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现代国家和宪法上的“人”——良心自由、“人的尊严”与现代宪法

发布时间:2018-06-03 01:04

  本文选题:良心自由 + 思想自由 ; 参考:《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摘要】:"人的尊严"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是对"现代人"形象的宪法肯认。由于它主要表现为一些外在的个人权利,因此现代人相应地也就主要表现为"政治人"和"经济人"。不过,从宪制发生学的角度来说,现代人的这两个外在的面相,是和他的第三个面相——内在的"道德人"形象——紧密关联的,后者甚至对前两者的产生和实现具有根本的意义。"人的尊严"起源于西欧宗教改革之后出现的"良心自由"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主体性。现代国家分享着同样的现代性源泉和价值根基,无论特定的宪法选择如何具体表述。英美传统中最早出现了与"人的尊严"具有同构性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实践,康德后来所提供的只是一种世俗版本的理论总结。通过对消极自由和限权的强调,英美政制为"人的尊严"的实现提供了最具操作性的范本。
[Abstract]:Human dignity is the highest value of the modern constitution and a constitut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image of modern man. Because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some external individual rights, modern people accordingly mainly manifest themselves as "political man" and "economic man".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itutional genesis, these two external faces of modern peopl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is third facade, the inner image of "moral man". The latter is even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odu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former two. " Human dignity "originates from the freedom of conscience after the religious reform in Western Europe and the human's free will and moral subjectivity." Modern countries share the same source of modernity and roots of value, no matter how specific constitutional choices are expressed. In the tradition of Anglo-American, the idea and system practice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as "Human Dignity" first appeared. Kant provided only a kind of secular version of the theory summary. By emphasizing negative freedom and restriction of power,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provides the most operable mode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dignit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依宪治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15AFX007)
【分类号】:D9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斯彬;;良心自由的宗教基础及其核心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2 陈斯彬;;儒家的良知理论和作为权利的良心自由[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高全喜;;“古今之变”下的宪法规范发生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洪斌;;论现代国家和宪法上的“人”——良心自由、“人的尊严”与现代宪法[J];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2 唐子茜;王禹;;现阶段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辩证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4期

3 邱竹;王国平;;社会民间习俗变迁的另一种可能[J];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4 姬志洲;王国平;;人学视角的中国当代管理话语范式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3期

5 王方玉;;“青天”维权的批判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崔寒玉;;行宪之主体:人民及其代表[J];天府新论;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康宇;;论泰州学派对儒家经典诠释平民化的建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张千帆;;宪法实施靠谁?——论公民行宪的主体地位[J];比较法研究;2014年04期

3 黄建武;;儒家传统与现代人权建设——以张彭春对《世界人权宣言》形成的贡献为视角[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4 鞠成伟;;儒家思想对世界新人权理论的贡献——从张彭春对《世界人权宣言》订立的贡献出发[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高全喜;;战争、革命与宪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董尚文;托马斯伦理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因素——论托马斯对synderesis与conscientia的区分[J];哲学动态;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以现代宪法发展史为视角看宪法的妥协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贵立义;;现代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的一些特点[J];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1981年02期

3 徐运良;浅谈“以民为本、保障人权”的现代宪法精神[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朱洪鹤;;宪法思想及其历史流变[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5 梁成意;汤蕾;;论民族国家、欧洲共同体与现代宪法历史观的重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夏勇;现代宪法遵循的根本法则是什么[J];学习月刊;2003年04期

7 扈红英;;从“一”到“多”的宪政跨越[J];读书;2013年01期

8 陈云生;;现代宪法保障机构[J];政治与法律丛刊;1982年01期

9 陈云生;;现代宪法保障机构[J];政治与法律丛刊;1983年01期

10 王建学;;论现代宪法的地方自治原则[J];太平洋学报;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端洪;走向现代国家:中国立宪与政治文明建设[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飞飞;论惠尔的现代宪法观[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0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70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