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普通法到共同法——中世纪法律史的另一种叙事
本文选题:欧洲普通法 + 共同法 ; 参考:《法学》2014年05期
【摘要】:中世纪欧洲法律史的研究受制于民族国家的法律思维定式,从而制造了包括"英国普通法之独特性"的法律史难题。跳出民族国家的法律思维定式,从世界主义的视角定位欧洲法律吏的演化历程,我们可以辨识出欧洲法律史发展过程中从欧洲普通法到共同法的逻辑脉络,凸显出"英国普通法"的欧洲普通法根源,强调为欧洲所抛弃的法律发展模式却在英国以另一种方式被承继。现代民族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两大法律家族具有同源性。这种同源性根植于欧洲法律史中从欧洲普通法到共同法的历史演化进程。对这一历史进程的考察表明,中世纪欧洲的法律形态不仅承继了罗马法的普遍主义与规范主义的特质,而且容纳了诸多异质性和多元性的文化与传统。基督教帝国体制成为法的世界性特质得以承继的不可或缺的中介。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law in the Middle Ages was limited by the legal thinking formula of the nation-state, thus creating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history of law, includ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common law of Eng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mopolitanism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mopolitanism, we can identify the logic from common law to common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legal history. It highlights the European common law roots of "English common law"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legal development model abandoned by Europe is inherited in another way in Britain. The two legal families in the legal system of modern nation-state have homology. This homology is rooted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from common law to common law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law.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shows that the legal form of medieval Europe not only inher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sm and normalism of Roman law, but also accommodates many heterogeneous and pluralistic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The Christian imperial system became an indispensable medium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he universal character of law.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法律世界主义研究”(13CFX0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
【分类号】:D95;D90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圣坤;;“普通法注重程序”:一种权力视角的解读——从令状制度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范辉;;简评《英国普通法的诞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张日元;;论中世纪后期英国村庄自治成因及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魏建国;;普遍信任:法制现代化的深层内驱力[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6 魏建国;;西方自由与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与存在样态——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7 李红海;;多维的英格兰宪政史——兼读梅特兰的《英格兰宪政史》[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8 黄亚英;;构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若干问题初探[J];比较法研究;2012年02期
9 蔡祺;韩建峰;;普通法与英国法律教育[J];才智;2008年07期
10 苑宁宁;;民族性视野下英国对抗制成因之考究——以刑事诉讼为进路[J];研究生法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旭阳;;浅析早期英国法上的“国王和平”[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2 张浩;;陪审制度在英国的建立[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3 屈文生;;普通法令状研究综述:渊源、人物及文献[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立军;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倩;试论11-13世纪英格兰王权的扩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凯斌;托马斯·贝克特死因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闻;试析13-16世纪英格兰律师阶层与法律学徒的身份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昕;中英司法大众化若干制度与实践之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王翔;1875年《司法条例》与十九世纪英国司法改革[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向明明;论传闻证据规则的构建[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洋;英国治安法官制度及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9 雷小亮;英国普通法生长模式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吴斯;人民陪审制度的困境与出路[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台湾法律史协会理事长黄静嘉应邀访问我院[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01期
2 叶士朋;梁治平;吕平义;;法律教育中的法律史[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3 徐彪;"法制史"、"法律发达史"、"法律史"——一个历史维度的观察[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邝良峰;;留日法政学生与清末法政学堂[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J];中西法律传统;2001年00期
6 ;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学位论文题目[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3年02期
7 陈煜;中国法律史研究新思路——读《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8 田志光;;21世纪初(2001~2008年)宋代法律史研究趋向述评[J];研究生法学;2009年04期
9 林咏荣;俞教授荣根先生主讲《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史研究》读后感[J];现代法学;1995年04期
10 王文;;《法律的故事》中的法理学[J];博览群书;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 何勤华;弘扬法律史的精神[N];法制日报;2011年
2 王淇;论法律史研究中的功能主义[N];吉林日报;2009年
3 华谷文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有待纵深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爱国;中西法律史的规范比较与结构比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冯永明;经济变迁及社会冲突中的新法律史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记者刘鹏;出土文献重述先秦至魏晋法律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书评人 黄敏兰;审判动物,其意安在?[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杨一凡;游牧法律史研究的成果[N];人民日报;2008年
9 李曙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共和当在民主之先[N];经济观察报;2010年
10 汪雄涛 云南大学法学院;得情与调处:古代诉讼的一个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素芬;明暗之间:近代中国的狱制转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金晓丹;法律的稳定与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3 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法定特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邓勇;试论中华法系的核心文化精神及其历史运行[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宁波;抑商辩[D];苏州大学;2009年
3 韦君妤;从《天盛律令》看西夏对外经济政策[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轺迦;第四脚注与美国司法审查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周发财;法律目的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钟红艳;身体·惩罚史·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赵丹;专制权力与宪政自由[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张群;元、明、清时期人命赔偿法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9 邱晓磊;论庞德的衡平观[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杨晓畅;庞德利益理论根本诉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2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10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