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政府架空、废弃和平宪法的法理缺陷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s a result of the victorious nations' restrictions on Japan's sovereignty, Article 9 of the Constitution of Japan expressly stipulates that the land, navy, air force and other war forces shall not be maintained and that the state's right of engagement shall not be recognized. "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Article 9 of the Constitution was interpreted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s its purpose and did not deny the inherent right of self-defence of an independent state. Such an interpretation, however, deviates from the tenet of Article 9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does not satisfy the wishes of Japan's rightwing military powers. Since then, Japan's right-wing forces have set off several waves of constitutional change in an attempt to scrap Article 9 of the Constitution. A 2014 cabinet meeting decided to amend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o lift the right to collective self-def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 and international law, this paper combs and analyzes the theories of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amp that distort the peaceful constitution, and discusses the time limit and modification of Japan's sovereign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for abandoning the peace constitution, and expounds the sovereign right to amend the Japanese peace constitution which is not exclusive to Japa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毅军事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31.3;DD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管颖,李龙;日本宪法第九条及其走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冯伟;;日本是“无条件投降”吗?[J];炎黄春秋;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崔景明;;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从“1+1=?”谈起[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2 吴春梅;乐琴;;公共服务项目中政企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基于武汉柏泉农场的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王春凤;;我国农民阶层的平等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4 苗娟;;文学作品的时效性与恒久性——论法国光明世纪四位思想代表的文学作品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陆若然;郭凯;;教育立法与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陈联俊;;行政执法意识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毛晓秋;;法律的驯顺与政治的审慎——解读霍布斯《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蔡从燕;;国际法律体系中的“公私法分立”[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刘晗;;林肯的时刻——宪法、分离与美国统一的根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王晓红;;马克思与卢梭的国家观比较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5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雪华;;论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苏宇;;对隐私权保护的深层反思——重新认识保密与公开的价值权衡[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10 伍俐斌;;论联合国制裁的国际法依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l
本文编号:2334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34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