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from a large economic power to an economic power and a large human resource power to a powerful human resource countr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especially strong post skills.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tens of thousands of specialized talents who can adapt to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the front line. This training goal exactly caters to the development need of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otel industry provides a good development spa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otel managemen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construct and apply the "double match" teach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how to further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ow to combine social practice? How to transform the heavy population burden into adequate human resources? How should we reduce the burden of families and society, use their own conditions, timely cultivation of suitabl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The teaching mode of "doubl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teaching mode which uses differen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and industry, and trains applied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industry and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purpose. The "double match" teaching mod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seek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ocial goal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世纪桥;2011年13期
2 郭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吕小刚;;高职教育信息化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叶忠海;;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的若干基本问题[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5 郭莹;;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6 吴隆升;;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公安教育;2011年08期
7 卢锦珍;;杜威关于职业与教育的思想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迪[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8 郭秀琴;;如何摆脱高职院校英语“尴尬”教学之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齐方忠;;森林防灭火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凌平;;高职教育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浅探[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世刚;;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周桂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沈明南;;工学结合与就业[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谭平;王丽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肖仁政;张天熙;刘耀福;陈年和;;产学研结合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研究[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7 郑万友;栾凤艳;;高职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马三喜;胡国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评析和启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木;高职教育添异彩 无限风光尽在此[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钱影 袁媛 记者 孟凡明 吴洋;打造有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N];吉林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陈娅;衢职院描绘“十二五”高职教育蓝图[N];衢州日报;2011年
4 ;求真笃行 办优质高职教育[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5 舒平 本报记者 许明峰;赣鄱高职教育的领跑者[N];九江日报;2011年
6 杨嘉孟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实践工学结合课程[N];天津教育报;2011年
7 汤少明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珠江文化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珠三角高职教育的珠江文化特性[N];广东科技报;2009年
8 蒋夫尔;“产品导向”: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沈雪梅;高职教育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N];南通日报;2010年
10 闽盟;民盟福建省委建议建立闽台高职教育合作实验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廖茂O,
本文编号:2379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7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