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废止问题的根源与出路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08:3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然而在司法现实中,立法机制体制并未完全实现立改废释并举,法律的制定与法律的废止完全是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不管是从立法活动的主体还是立法活动的程序来看,法律的制定都严格、规范于法律的废止。而正是因为缺乏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才导致法律废止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分析法律废止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废止活动乱象背后的根源,并提出相应对策。就以上问题,本文以四章的篇幅从废止的内涵界定、废止的现状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先对法律废止的内涵进行界定。只有先明确废止的概念,才能为之后的表象及原因分析打好基础,从而科学论证。因此,本文从法律废止的概念和范围两方面对废止进行辨析。实践中,法律的“废止”与法律的“失效”以及“撤销”这两个概念极易产生混淆。而对废止的范围可能产生的误解,是因其范围与法律的修改、法律的清理之间产生的交叉。在厘清其基本内涵之后,就需要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从法律废止的规范基础、现实基础和法理基础三方面论证法律废止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主要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法律废止之内涵界定
第一节 法律废止之基本辨析
一、概念辨析:废止、失效与撤销
二、范围辨析:废止、修改与清理
第二节 法律废止之理论基础
一、规范基础:《宪法》的“撤销”与《立法法》的“撤销”、“废止”
二、现实基础:社会变迁的需要
三、法理基础:可废止性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法律废止之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法律废止之既有形式
一、打包式的废止
二、零散式的废止
第二节 法律废止之特征分析
一、法律的废止形式
二、行政法规的废止形式
第三节 法律废止之问题表象
一、主体混乱
二、程序不清
三、方式多变
四、效力不明
五、司法乱象
第三章 法律废止问题之根源剖析
第一节 主观性根源:思想与行动上的忽视
一、法制观念的淡薄
二、立改废体系的失衡
第二节 客观性根源:内在与外在的双重缺陷
一、法律自身的固有属性
二、高速立法对质量的忽视
第三节 终极性根源:政治与法律的摩擦碰撞
一、传统的人治思想
二、干预立法的政治活动
三、缺少民主的立法
第四章 法律废止之规范化探寻
第一节 法治化废止观念的确立
一、废止活动需依法进行
二、废止形式需常态化
三、培养废止后责任意识
第二节 制度化废止机制的建立
一、明确法律废止主体
二、规范法律废止程序
三、改进法律废止技术
第三节 科学化立法体系的重构
一、摆正法律废止之地位
二、将法律修改与法律废止相配合
第四节 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自主监督
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三、公众参与立法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被废止的法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之“法”的理解[J]. 陈金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3)
[2]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J]. 乔晓阳. 中国人大. 2014(20)
[3]包裹立法的中国实践[J]. 刘风景. 法学. 2014(06)
[4]法律文本中的“废止条款”设置论析[J]. 汪全胜. 政治与法律. 2013(07)
[5]“投机倒把”的法律史检视[J]. 谢冬慧. 北方论丛. 2010(03)
[6]法律清理与法律修改、废止关系评析[J]. 杨斐. 太平洋学报. 2009(08)
[7]改进中共中央修宪工作的几点建议[J]. 朱应平. 法学. 1997(12)
[8]法律修改方略述评[J]. 郭道晖. 中国法学. 1989(06)
博士论文
[1]立法与改革:1978-2014年法律修改实践研究[D]. 胡夏枫.西南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80487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主要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法律废止之内涵界定
第一节 法律废止之基本辨析
一、概念辨析:废止、失效与撤销
二、范围辨析:废止、修改与清理
第二节 法律废止之理论基础
一、规范基础:《宪法》的“撤销”与《立法法》的“撤销”、“废止”
二、现实基础:社会变迁的需要
三、法理基础:可废止性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法律废止之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法律废止之既有形式
一、打包式的废止
二、零散式的废止
第二节 法律废止之特征分析
一、法律的废止形式
二、行政法规的废止形式
第三节 法律废止之问题表象
一、主体混乱
二、程序不清
三、方式多变
四、效力不明
五、司法乱象
第三章 法律废止问题之根源剖析
第一节 主观性根源:思想与行动上的忽视
一、法制观念的淡薄
二、立改废体系的失衡
第二节 客观性根源:内在与外在的双重缺陷
一、法律自身的固有属性
二、高速立法对质量的忽视
第三节 终极性根源:政治与法律的摩擦碰撞
一、传统的人治思想
二、干预立法的政治活动
三、缺少民主的立法
第四章 法律废止之规范化探寻
第一节 法治化废止观念的确立
一、废止活动需依法进行
二、废止形式需常态化
三、培养废止后责任意识
第二节 制度化废止机制的建立
一、明确法律废止主体
二、规范法律废止程序
三、改进法律废止技术
第三节 科学化立法体系的重构
一、摆正法律废止之地位
二、将法律修改与法律废止相配合
第四节 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自主监督
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三、公众参与立法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被废止的法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之“法”的理解[J]. 陈金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5(03)
[2]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J]. 乔晓阳. 中国人大. 2014(20)
[3]包裹立法的中国实践[J]. 刘风景. 法学. 2014(06)
[4]法律文本中的“废止条款”设置论析[J]. 汪全胜. 政治与法律. 2013(07)
[5]“投机倒把”的法律史检视[J]. 谢冬慧. 北方论丛. 2010(03)
[6]法律清理与法律修改、废止关系评析[J]. 杨斐. 太平洋学报. 2009(08)
[7]改进中共中央修宪工作的几点建议[J]. 朱应平. 法学. 1997(12)
[8]法律修改方略述评[J]. 郭道晖. 中国法学. 1989(06)
博士论文
[1]立法与改革:1978-2014年法律修改实践研究[D]. 胡夏枫.西南政法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80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98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