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单契”及其“落差填补”作用
发布时间:2021-03-04 15:33
中国古代契约是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契约文书使得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契约的形式与内容。本文以清朝不同地区的契约文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写作。通过对学者汇编的清朝不同地区的契约汇编进行阅读,发现有一种类型的契约占契约文书的绝大多数,这类契约即为“单契”。本文首先对单契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综述其他学者关于单契的界定、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以及将近似概念进行对比,清晰了单契的特点与性质——在形式上只有一份,内容上规定一方义务,在作用上为另一方提供凭证,目的旨在调整交易安全的一类文书。然后对单契进行分类,继而对不同种类的单契进行了文本分析,进而总结了每一种类单契的内容都有哪些。通过对单契的文本分析,结合交易类型分析出不同交易的不同阶段,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会使得单契契主双方存在落差,而单契就很好地填补这些落差,保障了交易安全。文章最后,简单论述了一下单契所具有的传统意义。在结语部分对单契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并且简单分析了对当代的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单契”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单契”的概述
(一)“单契”的概念与特征
(二)“单契”的发展
二、“单契”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合同”与“契约”之辨析
(二)“单契”与“契约”之辨析
(三)“单契”与“合同”之辨析
第二章 清代单契的文本分析
一、买卖类单契
二、租佃类单契
三、抵押典当类单契
四、借贷类单契
第三章 单契交易中的“落差”问题
一、“落差”的形成
(一)买卖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二)租佃类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三)典当类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四)借贷类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二、“落差”形成原因
(一)法律因素
(二)交易物的性质因素
(三)习惯因素
(四)“信息不对称”因素
第四章 “单契”的“落差填补”作用
一、在形式上为对方提供凭证进行落差填补
二、在内容上通过记载相关条款进行落差填补
(一)买卖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二)租佃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三)典当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四)借贷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第五章 余论:单契“落差填补”的意义
一、体现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信”的追求
二、体现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义”的追求
三、有利于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63469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单契”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单契”的概述
(一)“单契”的概念与特征
(二)“单契”的发展
二、“单契”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合同”与“契约”之辨析
(二)“单契”与“契约”之辨析
(三)“单契”与“合同”之辨析
第二章 清代单契的文本分析
一、买卖类单契
二、租佃类单契
三、抵押典当类单契
四、借贷类单契
第三章 单契交易中的“落差”问题
一、“落差”的形成
(一)买卖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二)租佃类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三)典当类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四)借贷类交易中“落差”的形成
二、“落差”形成原因
(一)法律因素
(二)交易物的性质因素
(三)习惯因素
(四)“信息不对称”因素
第四章 “单契”的“落差填补”作用
一、在形式上为对方提供凭证进行落差填补
二、在内容上通过记载相关条款进行落差填补
(一)买卖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二)租佃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三)典当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四)借贷类单契落差填补条款分析
第五章 余论:单契“落差填补”的意义
一、体现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信”的追求
二、体现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义”的追求
三、有利于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063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06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