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的公众参与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13:3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以自由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利益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多元化和人民利益复杂化成为必然趋势。在立法过程中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利益集团,传统的代议制立法出现了困境,如何使立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民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唤起了我们对代议制民主理论的反思,协商民主倡导的理性协商、公众参与等民主价值理念恰好与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相契合,为立法过程中公众更好地参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围绕协商民主理论推进我国的公众参与立法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开辟了研究立法民主化的新途径。现在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集中于分别阐述协商民主理论或公众参与立法问题,而没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协商民主理论的指引下推进我国的公众参与立法的展开,对于实现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有机结合;推进立法民主化,提高立法质量;保证立法结果的可接受性并有效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协商民主为理论背景,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公众参与立法反映了协商民主的理念,公众参与立法就是协商民主在立法...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公众参与立法的协商民主理论视角
    2.1 协商民主理论概述
        2.1.1 协商民主理论的缘起
        2.1.2 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
        2.1.3 协商民主理论的特征
    2.2 公众参与立法反映了协商民主的理念
    2.3 公众参与立法是对代议制立法缺陷的弥补
3.从协商民主理论的角度审视公众参与立法的特点与功能
    3.1 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审视公众参与立法的特点
        3.1.1 强调平等性的公众参与立法
        3.1.2 强调开放性的公众参与立法
        3.1.3 强调公开性的公众参与立法
        3.1.4 强调直接性的公众参与立法
        3.1.5 强调理性的公众参与立法
    3.2 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审视公众参与立法的功能
        3.2.1 推进立法的民主化,为公众参与立法奠定群众基础
        3.2.2 协调利益关系,为公众参与立法营造和谐氛围
        3.2.3 实践社会自治理念,为公众参与立法提供观念支持
        3.2.4 增强立法的可接受性,为公众参与立法赢得社会支持
4.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基础
        4.1.1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历史基础
        4.1.2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法律基础
        4.1.3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政治理论基础
    4.2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参与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4.2.3 参与实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4.3.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4.3.2 政治民主体制的制约
        4.3.3 传统文化因素的制约
5.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对策思考
    5.1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代表与民众间的沟通
    5.2 加强立法过程中的协商与对话
    5.3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公众参与立法的作用,实践协商民主的理念
    5.4 转变立法者的观念,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
    5.5. 实现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5.6 对我国现有的公众参与立法体制的完善
        5.6.1 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增强立法工作的透明度
        5.6.2 注重对公众意见的收集、整理和反馈
        5.6.3 完善立法听证制度
        5.6.4 充分发挥不同利益集团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218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18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