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服务令在中国的适用
本文关键词:论社会服务令在中国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寻求替代短期监禁刑的刑罚时,社会服务令得到了西方多数国家的支持,它也得以在许多国家被广泛的运用。我国2011年规定了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活动,但对社区矫正中极为重要的社会服务令这一形式未作规定。在当前国际社会的轻刑化和非监禁刑的趋势下,我国确实也很有必要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的写作思路是以我国的试点工作为基础,在借鉴国外健全制度的情况下,试图找到适合我国的社会服务令制度,并明确社会服务令适宜作为我国的刑罚执行方式存在。因此,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制度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制度的建构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的三个部分涉及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关于社会服务令的概念和发展。主要是对社会服务令的概念作出明晰,再介绍其起源和发展,在了解基本理论后分析各国各地区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及社会服务令在我国适用中存在的阻碍,并试图在国外各国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中,找出对我国社会服务令制度的发展具有的可借鉴性。第二部分关于我国实行社会服务令制度的意义。写作思路主要以背景及其积极作用出发,阐明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实行是极为必要的。同时以我国现有法律依据为支撑,现有资源和现有模式为基础,就当前我国的试点情况阐明制度在我国的实行是可能的。第三部分关于我国社会社会服务令适用的构想。明确了社会服务令在我国的性质,就社会服务令的发文依据、发文形式、发文主体作出分析,明确社会服务令适宜作为我国管制、缓刑、假释刑罚的行刑方式予以适用。此部分是笔者写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本文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服务令 非监禁刑 执行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社会服务令的概念和发展9-16
- 1.1 社会服务令的概念9-11
- 1.1.1 概念9-10
- 1.1.2 相关制度的概念10-11
- 1.2 社会服务令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1-12
- 1.2.1 社会服务令制度的起源11-12
- 1.2.2 社会服务令制度的发展12
- 1.3 各国各地区社会服务令12-16
- 1.3.1 韩国社会服务令制度13-14
- 1.3.2 香港社会服务令制度14
- 1.3.3 英国社会服务令制度14-16
- 2 我国引进社会服务令制度的意义16-23
- 2.1 大背景16-17
- 2.1.1 劳教制度的废除16
- 2.1.2 社区矫正制度兴起16-17
- 2.2 社会服务令的优点17-20
- 2.2.1 降低司法成本18
- 2.2.2 避免监禁造成的不良后果18-19
- 2.2.3 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归属感19-20
- 2.2.4 利于我国刑法与国外刑法的顺利接轨20
- 2.3 社会服务令制度在我国的探索20-23
- 2.3.1 我国实行社会服务令的实践21
- 2.3.2 我国实行社会服务令的现有模式21-23
- 3 社区服务令在我国实施的初步构想23-30
- 3.1 社会服务令的性质定位23-24
- 3.2 社会服务令在我国的具体实施24-26
- 3.2.1 社会服务令的发文依据24-25
- 3.2.2 社会服务令的发文形式25
- 3.2.3 社会服务令的发文及执行主体25-26
- 3.3 我国管制刑对社会服务令的借鉴26-30
- 3.3.1 借鉴社会服务令的内容和时间26-27
- 3.3.2 借鉴社会服务令的适用条件27-28
- 3.3.3 借鉴社会服务令的评估机制28-30
- 4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功能定位[J];学理论;2010年33期
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调研组;;实践探索中的杭州市社会服务创新[J];杭州(我们);2010年12期
3 李兵;;国外社会服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民政;2011年03期
4 万筠;;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社会服务创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陈利丹;;社会服务财政支持研究[J];中国民政;2012年07期
6 鲁开垠;徐晓迪;;参政党参与社会服务的政治内涵、功能及其理论价值[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柴瑞章;任曦昱;;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探析[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年10期
8 常雅慧;;共治、共生、共情: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9 廖鸿;;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之我见[J];社团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10 王绯玲;;香港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启示[J];北京观察;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高巍;佘宇;;沈阳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关于设立“云南省年鉴研究会培训中心”的通知[A];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年鉴论文选(续集)[C];2006年
4 李卫东;张晁军;赵桂儒;陈会忠;;大数据与地震社会服务[A];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林万雄;;《现代社会亟待确认的“第三领域”》[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6 杨国明;;浅谈高校社科联“三下乡”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形式及其作用[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施春林;;图书馆产业化理论初探[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邓焰;;博物馆与社会服务刍议[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9 霍瑞平;;加快学会改革发展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杜保德;邓志峰;;以服务为引领,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融合发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涛;“社会服务令”让轻罪者重返社会[N];深圳特区报;2007年
2 知名杂文家 黎明 自由撰稿人 那小放 独立学者 许斌 媒体评论员 高剑 李坚;“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带来什么?[N];东莞日报;2009年
3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朱希祥;不应矮化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N];文汇报;2010年
4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 关信平;把握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必备之书[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荣 王昕;社会服务实现全方位高效率[N];天津政法报;2013年
6 记者 王天雨;积极整合资源 创新社会服务[N];四川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评论员 韦祖伟;激活社会组织完善社会服务[N];贵阳日报;2014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陈晓薇 周 森张妍;用“社会服务令”处罚轻微罪错[N];深圳商报;2005年
9 李修松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 本报记者 孙龙 采访整理;用自己的学识为社会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颜芳;“扶老携幼”,呼唤专业的社会服务[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荣峰;基于社会服务视角的佛教慈善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社会服务令在中国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29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