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见权的归属——从律师的权利走向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
本文选题:会见权 切入点:救济 出处:《人民论坛》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法律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会见权是律师的权利,但是作为律师权利的会见权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将会见权归属于嫌疑人和被告人虽能解决问题,但权利的实现还依赖于配套措施的完善。因此,为保障权利的实现,在规定律师会见权的同时还应赋予嫌疑人、被告人会见的启动权。
[Abstract]:The mainstream view of Chinese legal circles is that the right of meeting is the right of lawyers, but as the right of lawyers, the right of meeting has its natural limitations, and the right of seeing belongs to the suspect and the defendant, although they can solve the problem. Bu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also depends on the perf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he right to meet the lawyer should be granted to the suspect and the defendant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D925.2;D9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丽珍;;环境公益诉讼被害人权益救济的法律制度构建[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6期
2 ;律师执业权利不可忽视——律师代表、委员谈律师执业权[J];中国律师;2010年04期
3 王丽珂;;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党政论坛;2011年06期
4 何兆美;刘尊兴;;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5 薛洁;;走近《反假冒贸易协议》(ACTA) 知识产权民事执法部分初探[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7期
6 干雅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探究——以美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为蓝本[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7 施佳;;借镜与创新——将法律基础服务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分析[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8 宋晨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英华;;刑事被害人救济法律性质辨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军明;;论犯罪被害人的经济救济——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的展开[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丁英华;;刑事被害人救济法律性质辨析[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4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5 栾少湖;耿焰;;从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路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当界定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西平;;激活陪审选择权的的进路:规制与救济——以申请陪审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涛;救济律师的会见权[N];光明日报;2007年
2 袁硕望;“律师的会见权同样是国家公权”[N];岳阳晚报;2010年
3 杨涛;以公民的名义呼吁救济律师会见权[N];中国保险报;2007年
4 山西省万荣县政协委员 卫进锋;侦查阶段 律师的会见权很难保障[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陈有西;死刑告知和死囚会见权应予保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6 徐德高 陆仲平;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近亲属会见权不容忽视[N];检察日报;2005年
7 张杰;应明确侦查阶段律师的会见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马蔚;从慈善救济到政府责任[N];工人日报;2003年
9 黄燕;浅议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和解的瑕疵救济[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田雨;最高法要求:救济民权减轻民负保障民利[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龙云辉;律师权利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赵琳琳;刑事冤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冀宗儒;论民事司法救济充分性的实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张越;行政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7 胡卫列;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敏;小额诉讼程序探寻与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2 陆晓芳;民事强制执行中的人权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徐瑛;论行政不作为[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升军;试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与责任[D];贵州大学;2006年
5 王激;论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曹松志;民事诉权救济的几个问题[D];郑州大学;2003年
7 朱春华;论行政事实行为及其救济[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勇;论民事执行中执行异议制度的完善[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克川;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刘雪月;论仲裁协议效力的扩张[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1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9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