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检察机关审查金融犯罪案件的证据防御与拓展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05 21:12

  本文选题:金融犯罪 切入点:证据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11期


【摘要】:金融犯罪通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当专业难点遭遇证据难点无形中会扩大其中的证据问题。检察机关在审查此类案件时,应根据其具有的案件特征做好相应的证据准备和证据防御。同时,当遭遇不可避免的法律盲点或认识分歧时,办案人员应注意办案视角的理性拓展,以符合法治正义观和公众期待的检察立场实现对金融犯罪案件的检察价值引导。
[Abstract]:Financial crimes are usually highly professional.When the professional difficulty encounters the evidence difficulty, it will expand the evidence problem.When examining such cases,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should prepare and defend the evide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ses.At the same time,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inevitable blind spot of law o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ces, investig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expansion of the perspective of handling cas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curatorial value guidance of financial crime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iew of justic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procuratorial position expected by the public.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基金】:C66)" target="_blank">中国法学会201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一般课题《检察院侦查监督权改革研究》(课题编号:CLS<2012>C66) 2012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论刑事审判监督的证据考量与立场底线》的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4.3;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2 吴玉梅;杨小强;;中德金融诈骗罪比较研究——以行为模式和主观要素为视角[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6期

3 沈丙友;诉讼证明的困境与金融诈骗罪之重构[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4 侯国云,陈丽华;金融诈骗罪认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5期

5 刘宪权,吴允锋;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学;2001年07期

6 马克昌;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源;保险诈骗罪的立法缺陷及完善建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任海涛;;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武小凤,常莉;金融诈骗罪立法评述[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4 贾敏飞;票据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反思[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5 孙国平,张娟;再论“非法占有目的”为信用证诈骗罪的必备要件[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6 周凯;民间“标会”案件实务研究[J];法律适用;2003年08期

7 刘宪权,吴允锋;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学;2001年07期

8 周立刚;刘智勇;;谈对骗损金融机构信用犯罪的认识[J];北方经贸;2007年04期

9 吴忆萍;论金融诈骗罪的特点及法律完善[J];河北法学;2002年05期

10 张勇;贷款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天虹;;合同诈骗罪之独立价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王强;保险诈骗罪定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5 单晓华;金融诈骗罪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利兆;保险诈骗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圣勇;信用证诈骗罪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彭浩;金融诈骗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锟雄;合同诈骗罪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周铭川;论合同诈骗罪[D];湘潭大学;2003年

5 任晓燕;金融诈骗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吴允锋;目的犯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7 李秀兰;保险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胡平;试论走私犯罪的若干问题[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越峰;论保险诈骗罪[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钟泉;论信用卡诈骗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仰山;金融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刘艳红;论非法定目的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屈学武;金融犯罪主观特征解析[J];法学杂志;2004年01期

5 王晨;信用证诈骗罪定性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6 张明楷;保险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探究[J];法学;2001年01期

7 刘远,于改之;金融诈骗罪立法评说——从欺诈犯罪说起[J];法学;2001年03期

8 刘宪权,吴允锋;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法学;2001年07期

9 陈兴良;目的犯的法理探究[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10 董玉庭;主观超过因素新论[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单晓华;金融诈骗罪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旋;;金融犯罪的国际化趋势与审计监督对策[J];中国审计;2010年20期

2 刘源;;金融创新语境下的刑法应对[J];犯罪研究;2011年03期

3 苏虎超;;民间借贷活动与金融犯罪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6期

4 杨金志;;盯住境外机构金融犯罪[J];w,

本文编号:1716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16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