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刚弱两需分野下我国判决说理模式新探——以S市F区法院判决书为样本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16:36

  本文选题:判决说理 + 刚需说理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03期


【摘要】:目前判决说理的批评存在起点式的错误,判决说理应当分清"弱需说理"与"刚需说理"。通过对S市F区法院刑事判决样本分析,70%-80%的判决属于"弱需说理"案件,不需要详尽说明理由。"刚需说理"只占案件总量较少部分。从F区的"刚需说理"案的判决情况来看,其判决说理有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需要继续改善的技术性问题,即争议事实单独列明;争议证据单独列明;争议证据与矛盾事实之间关联性应单独列明;法律适用说理中应并行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刑事判决应增加量刑说理。在比较法视野上考察国外判决说理的真实情况,公众对法院的判决说理期待需要观念重塑,由此得出的评价才会更加客观。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riticism of judgment reasoning has a starting-point error, and judgment reasoning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weak reasoning" and "rigid demand reasoning". By analyzing the sample of the criminal judgment of the F District Court of S City, 70% to 80% of the judgments belong to the "weak reasoning" case, without the ne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in detail. " Rigid demand reasoning "only accounts for a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Judging from the judgment in the case of "rigid demand reasoning" in area F, the judgment reasoning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hat is, the facts of dispute are listed separately, the evidence of dispute is listed separat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puted evidence and contradictory facts should be listed separately; in the reasoning of legal application, the reasoning of form and substance should be parallel, and the reasoning of sentencing should be increased in criminal judg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ublic to remold the concept of judgment reason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so that the evaluation will be more objective.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课题“农民工身份影响量刑差异的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金钊;法律解释中的矛盾与选择[J];法商研究;2004年02期

2 汤啸天;写好“讲理”的裁判文书[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3 王长江;论我国裁判文书理由模式的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4 肖晖;;对中国现阶段判决理由若干问题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5 刘乔发;;论民事判决说理的原则及方法[J];人民司法;2008年13期

6 万毅,林喜芬;从“无理”的判决到判决书“说理”——判决书说理制度的正当性分析[J];法学论坛;2004年05期

7 ;判决书制作应确立判决理由的法律地位[J];现代法学;1999年01期

8 秦前红;黄明涛;;法院如何通过判决说理塑造法院的权威——以美国最高法院为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3期

9 傅郁林;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波,王彦山;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李庆华;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制约[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郭新建;;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4 周航,高琳琳;略论司法独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罗本琦;司法公正的实质及价值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陆舫;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再审诉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王振生;;论我国司法权独立的障碍及克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傅郁林;;诉讼费用的性质与诉讼成本的承担[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9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10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维兵;;刍议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曹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构——以社会弱势群体信“访”不信“法”为视角[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牟旭;陈翔熙;;论行政裁决诉讼模式的选择——“形式当事人诉讼”在我国的实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洪坚;;上下级法院业务关系: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制约——对二审裁判权运行的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涛;;构建公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探讨[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王策;邹立言;;论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祥修;;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研究[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U,

本文编号:1853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853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0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