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及限度

发布时间:2021-01-07 21:55
  律师会见制度是一项重要辩护制度,旨在通过律师会见权的行使,引导和推动刑事诉讼中辩护职能的发挥与实现,从而保障刑事诉讼构造合理和程序理性,维护人权。而从现实来看,律师“会见难”长期被列为律师刑事辩护难的“三难”或“五难”之一。特别是处于侦查阶段的律师会见权,由于其对犯罪嫌疑人有着独特的价值,更是整个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基点。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下,这种没有救济的权利犹如空头支票而被束之高阁。司法实践中,作为实施会见权的律师,难以成为启动律师会见程序的实质主体,只能提出会见请求权,真正的主体是侦查机关,律师会见被设计成为侦查机关的一种权利安排行为。律师会见权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与传统的犯罪控制刑事司法理念和行政化侦查模式而存在。这正是当前“会见难”的结症所在,同时也是与律师会见制度隐含的悖论。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的配置要素,探寻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难”的现状及成因,引入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限制度概念,在“相对合理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相对合理”的限度。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共四万余字。第一部分对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深入分析法律的价值...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外国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解析
    第二节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配置要素分析
        一、要素一:法律的价值取向
        二、要素二:刑事侦查模式
        三、要素三:刑事诉讼构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第一节 相关立法的历史沿革及类型
        一、我国不同时期辩护制度下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法律规制
        二、域外不同法系国家相关法律规制
        三、对比我国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
        四、借鉴与反思
    第二节 相关司法实践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难”的现状
        二、我国律师“会见难”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限度的思考与设想
    第一节 对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限制度概念的引入
        一、度学理论关于度的定义及本质之启示
        二、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限制度的含义、特征及本质
    第二节 构造模型,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讨论
        一、构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限制度一维数轴模型
        二、选折特色坐标点,从而对我国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限制度进行定位分析
        三、对侦查阶段律师会见限制度定位
    第三节 根据“相对合理主义”,提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合理限度
        一、引用“相对合理主义”的理论背景
        二、在“相对合理主义”视角下,讨论我国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的合理限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通向正义之路:从比较法的角度谈新《律师法》之下的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J]. 谢欣.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5)
[2]对新《律师法》关于律师会见权规定的解读与思考[J]. 林欢欢.  法制与社会. 2008(20)
[3]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的相关法律规制[J]. 唐文胜.  公安教育. 2008(07)
[4]律师会见难的法律思考与展望[J]. 李咏.  法制与社会. 2006(20)
[5]走出刑事诉讼的观念误区[J]. 郭新建.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6]当前“律师会见难”的现状剖析[J]. 房保国.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03)
[7]律师会见权若干问题研究[J]. 赵永林.  法学杂志. 2003(05)
[8]“相对合理主义”及其局限性[J]. 龙宗智.  现代法学. 2002(04)
[9]论司法改革中的相对合理主义[J]. 龙宗智.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2)
[10]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J]. 贺卫方.  法学. 1998(09)

硕士论文
[1]从律师辩护的视角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 徐辉.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3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963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1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