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理论视阈下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大调解”的路径反思与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14 14:23
"大调解"资源动员与整合优势突出,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处置群体性纠纷事件的主要机制。其党政驱动、权力主导的运行模式与"稳"字当头、宁人息事的价值取向相叠加,导致该机制在实践中出现调处视阈狭隘、调处方式粗线条以及处置方案的拟定同质化等问题。肯·威尔伯的"象限""层次(阶段)"说对此提供了深刻观照。参考其朴素的理论路径,有助于均衡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运作效率与社会效果。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纠纷调处的象限(quadrants)
(一)个体内在
(二)个体外在
(三)群体内在
(四)群体外在
三、纠纷调处的对象层次
(一)前成规期——强化物质补偿、时间控制与传统权威的心理开导
(二)成规期——确立社会主流行为规范的问题解决基准
(三)后成规期——因势利导,促进认知和权力转换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4)
[2]论中国的边疆政治及边疆政治研究[J]. 周平. 思想战线. 2014(01)
[3]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与治理机制[J]. 刘婷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4]国家治理中的司法策略:以转型乡村为背景[J]. 栗峥. 中国法学. 2012(01)
[5]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机制[J]. 马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处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主体问题(上)[J]. 马慧娟,佴澎. 中国公证. 2011(04)
[7]以交涉为核心的纠纷解决过程——基于法律接受的法社会学分析[J]. 胡平仁,杨夏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8]试论我国社会中非常规性纠纷的解决机制[J]. 顾培东. 中国法学. 2007(03)
本文编号:3730648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纠纷调处的象限(quadrants)
(一)个体内在
(二)个体外在
(三)群体内在
(四)群体外在
三、纠纷调处的对象层次
(一)前成规期——强化物质补偿、时间控制与传统权威的心理开导
(二)成规期——确立社会主流行为规范的问题解决基准
(三)后成规期——因势利导,促进认知和权力转换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 范如国. 中国社会科学. 2014(04)
[2]论中国的边疆政治及边疆政治研究[J]. 周平. 思想战线. 2014(01)
[3]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与治理机制[J]. 刘婷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4]国家治理中的司法策略:以转型乡村为背景[J]. 栗峥. 中国法学. 2012(01)
[5]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机制[J]. 马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6]处置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法律主体问题(上)[J]. 马慧娟,佴澎. 中国公证. 2011(04)
[7]以交涉为核心的纠纷解决过程——基于法律接受的法社会学分析[J]. 胡平仁,杨夏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8]试论我国社会中非常规性纠纷的解决机制[J]. 顾培东. 中国法学. 2007(03)
本文编号:3730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73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