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监督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本文关键词:侦查监督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侦查监督 同体监督 异体监督 法院审查 律师在场
【摘要】:检察机关对侦查实施一元化监督,构成侦查监督制度的中国模式。检察监督侦查模式具有重大缺陷:对自行侦查的监督陷入同体监督的困局,对公安侦查的监督则存在追诉主导的局限性。其实质是自我监督、控方内部监督,弊端在于规避、排斥异体监督,即来自控方之外的法院监督和律师监督。在该模式下,侦查讯问监督机制缺失致刑讯发生,逮捕因审查程序中法官缺位和律师参与不足而沦为追诉的附庸,搜查、扣押、监听等强制处分亦未能建立起外部审查监督机制。以上种种,致自由、财产、隐私诸权处于侦查机关的完全控制之下。为实现对侦查的监督,应贯彻法治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根据诉讼结构理论建立对强制侦查的法院监督机制和律师监督机制,并完善程序规则约束侦查行为。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侦查监督 同体监督 异体监督 法院审查 律师在场
【基金】:韩大元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死刑制度的宪法控制”(项目批准号:12JJD820003)的前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3
【正文快照】: 引言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第1项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该法除了在第一编第六章专章规定“强制措施”外,还于第二编第二章专章规定了“侦查”。立法机关对规范强制措施的适用和侦查的运行尤为重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计划;;刑事拘留与审查逮捕的期限应予缩短[J];中国司法;2009年03期
2 刘计划;;法国、德国参与式侦查模式改革及其借鉴[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3 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4 李建明;;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自我约束与外部制约[J];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5 李建明;;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法律监督[J];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6 刘计划;;逮捕审查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12年02期
7 龙宗智;;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J];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8 陈国庆,石献智;刑诉法再修改涉及检察机关的几个问题[J];人民检察;2004年11期
9 左卫民;赵开年;;侦查监督制度的考察与反思——一种基于实证的研究[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10 高峰;;欧洲人权法院视野下的检察官中立性问题——兼论检察官行使强制处分权的正当性[J];犯罪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胡玉霞;对刑事诉讼法第七条的理性思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章礼强;民俗与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徐宜亮;姜保忠;;侦查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侧重于侦查监督部门职责的考察[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杨胜;;论新型陪审团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锐勤;李萌子;;需求与回应:转型社会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从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730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73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