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31 07:53

  本文关键词: 公司社会责任 实现机制 现状及不足 完善 出处:《河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十二五规划”开篇之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战略重点,公司落实社会责任具有战略意义,对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除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和社会负有的增进利益之义务,包括对劳动者、消费者和债权人的责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对所在社区、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等多方面内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应当为,公司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各种理念、制度、原则、规范等要素的总和,并且形成一套符合特定本土环境促进公司社会责任有效运行的方法体系,可以从公司价值目标、公司治理结构、部门法的综合调整与规制、政府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力量、舆论倡导企业家精神几部分展开。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公司社会责任基础理论,主要是对前辈研究成果和基础概念的辨析和研究。自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提出以来,有关理论经历了“公司社会责任”到“公司社会回应”再到“公司社会表现”最后“公司公民”大致的四个阶段。笔者赞同将公司责任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公司法律责任与公司道德责任、公司经济责任与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为基本经济责任之外实现社会目标而履行的义务。 第二章,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分析,主要是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内涵、外延及特点进行阐述,为后文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体系的完善进行铺垫。 第三章,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现状。主要从我国《公司法》对社会责任的规定以及《公司法》之外其他法规及配套措施两方面分析我国现阶段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第四章,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体系的完善,系全文重点。针对第三章阐述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现状的不足之处,按照由内生变量至外生变量,优先分析我国《公司法》中有关公司价值定位以及公司治理规定的完善措施,进而分析《公司法》之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特定配套制度的完善措施,提出笔者观点。
[Abstract]: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l is still the strategic focu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fers to the oblig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rests of other stakeholders and the society, including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sumers and creditor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mmunity, the State and society as a whole... the mechanisms for realizing CSR should b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a variety of concepts, systems, principles, norms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sum, and form a set of specific loc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ethod system.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orporate value go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omprehensive adjustment and regulation of department law, particip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nd advocacy of entrepreneurship by public opinion. The first chapter, the basic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inly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basic concepts of the predecessors, since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a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fro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e" to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finally to "corporate citizen". The author agrees that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rporate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mor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obligation to achieve social goals beyond basic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The second chapter,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alysis, mainly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alization mechanism connotation, exten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expound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Chapter thre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at present from two aspects: the regul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mpany Law of China and other regulation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ther than the Company Law.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system. Chapter 4th, the perfection of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syste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ficienc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endogenous variable to exogenous variable. This paper gives priority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any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perfect measure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s in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analyzes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perfect measures of the special supporting system besides the Company Law. Put forward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勇;;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2 刘萍;;公司社会责任的重新界定[J];法学;2011年07期

3 张辉;;公司社会责任:法律的位置[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4 王延川;;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二元机制[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5 许前川;;论公司社会责任[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6 周友苏;宁全红;;历史与现实:公司社会责任本土资源考察[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7 赵万一;朱明月;;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适用研究[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8 彭真明;陆剑;;公司社会责任:话语与实践纠结下的反思[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9 李新天;何云;;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再思考[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10 汤玉枢;许宇鹏;;传统商法理念下商人社会责任的困境及突破[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肖竹;;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周友苏;张虹;;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总结[A];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C];2009年

4 Krishnamurthy Sriramesh;;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新加坡的实践及其对亚洲的借鉴意义(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5 李德智;梁艳;;对公司社会责任几个问题的理解[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安吉拉;;企业社会责任在南非(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孙学亮;;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及其司法适用[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8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Joe Norton;;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世界的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金明;胡晓静;;公司价值最大化与公司社会责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苗;上海证监局推动期货公司社会责任建设[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贾晶晶;2009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赵万一;从问题奶粉看公司社会责任理论[N];检察日报;2010年

4 丁少中;公司社会责任工作获高度评价[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璐;上海地区期货公司社会责任工作指引发布[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旭;澳联邦银行与康联公司合并[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张志鹏;宗教与公司社会责任的提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王慧娟;上海基金公司社会责任建设达成共识[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高志民;两份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案例”的背后[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2008年有色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竞争力报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卡迪佳;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宏;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李斌;董事会治理结构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艳梅;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胡博;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伟;生态关系视角下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8 吴晓锋;公司并购中少数股东利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东光;股东退出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志勇;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杨晨;公司社会责任的类型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冯东山;公司社会责任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4 卢超龙;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5 邢钢;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何乐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佳;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杜建泉;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实现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沈惠玲;论公司社会责任的践行[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涛;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8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478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