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形成和价值取向
本文选题:公司治理 切入点:和谐社会 出处:《上海管理科学》2010年02期
【摘要】:在有关中国公司治理应当是什么样这种公司治理的"应当"的问题上,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公司治理可以分为重视股东利益的股东主权型公司治理模式和重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因此,学者们提出的看法也可以概括到这两种模式中。总体来看,2005年《公司法》的价值取向是保护中小股东。但是对公司治理的形成来讲,社会规范或者社会对公司的角色期待以及公司自身的认知等因素是重要的,应该从中国社会的对公司的角色期待如何或者中国社会责任应当如何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司治理制度的趋向。从和谐社会的建设的社会目标来看,中国的公司治理发展方向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主权型模式,尤其是侧重于职工的模式,而不是股东主权型公司治理模式。
[Abstract]:On the question of what kind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should be, Many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a lot of views. Corporate govern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shareholder sovereign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with emphasis on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nd stakeholders'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tha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nterests of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 views put forward by scholars can also be summed up in these two models. In general,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ompany Law in 2005 is to protect minority shareholders. But for the form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ocial norms or social expectations of the role of the company, as well as the company's own awareness and other factors are important, We should analyze the trend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pect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company in the Chinese society o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should be the stakeholder sovereign model, especially the employee model, rather than the shareholder sovereign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F27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文桦;职工监事法律制度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2 杨冬梅;非公企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法律研究[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艳霞;;浅析公司社会责任——对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张旭霞;;完善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理性思考[J];企业经济;2006年10期
5 张瑞萍;论公司法的和谐价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6 李维安,唐跃军;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凤香;;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分析——以上市公司100佳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9期
2 朱继军;;论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共同治理制度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3 喻湘存;制约我国现代旅游经济学发展的因素[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唐跃军;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评价与治理指数分析[J];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5 唐跃军,程新生;信息披露机制评价、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业绩——基于931家上市公司的调查[J];管理评论;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德敏;;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时辉;制度变迁中的感性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佐藤孝弘;论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林萍;农药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之构建[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6 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杨达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德武;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郑海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玉秀;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延伸[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谢俊;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熊洁;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立法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小婷;农药企业绩效及其综合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5 张景东;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凌永琴;论我国节能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6年
7 刘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莉莉;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的理论与制度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泽钢;公司治理成本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10 侯颖勋;浅论公司法关于利益相关者保护制度[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发展趋势[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2 赵炜;也谈借鉴国外职工董事监事制度[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罗培新;我国职工参与管理之立法缺漏及其完善[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唐跃军;论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J];经济评论;2002年06期
5 冯彦君;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6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3期
7 张竹英;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02年05期
8 刘大可;论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求是学刊;2001年03期
9 石少侠,王福友;论公司职工参与权[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3期
10 祁华清;国外工业民主模式与我国职工参与制度选择[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宏贵;魏璐;;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理念之契合[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吴凤君;刘伟;;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治理结构:影响—问题—变革[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3 何聪;汪鹏飞;;公平铸就和谐统计——统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4 张思琴;;浅析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经济法制保障[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5 罗培新;;公司治理法律规则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含义——以日本活力门收购事件为视角[J];证券法苑;2010年01期
6 梁小惠;;后危机时代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的法律规制问题——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例[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7 吴珊;;深化商业银行改制转型的法律依据分析——基于我国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现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喜祥;;经济法与和谐社会关系初探[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蔺翠牌;;经济法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士英;;竞争文化与和谐社会——论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的社会基础[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德敏;;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欣;;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长健;;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理念的平衡协调——以利益为分析起点[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志萍;周红焰;;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促进和谐的发展[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乃新;;经济法、法律体系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的法学思考[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冯淑萍;《会计法》与公司治理[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季先;中国股市国际板法律框架理应是个开放体系[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记者 黄丽珠;金融危机下前瞻中国金融法治[N];金融时报;2009年
4 记者 陈晓薇;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将修改[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唐琦;英美公益信托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D];山西大学;2007年
3 骆艳芬;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本锦;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丁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黄旭东;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杨海燕;论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艳丽;公司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洪维争;论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石求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7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65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