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商主体定位下的劳务派遣公司制度构建
本文选题:劳务派遣公司 + 公司法 ; 参考:《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劳务派遣机构以经营劳动力为特殊标的,既是中介又是当事人,其重要性和风险性不言而喻,因此虽为公司制,应不同于一般公司主体,立法需对劳务派遣公司的设立和经营特别对待。新法已从行政许可、法定注册资本金、公司信息定期报告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但不足以解决劳务派遣机构的良莠不齐,应以特殊行业之特殊商主体为定位,改变宽松的授权资本制,保证经营中持续的监管力度,并考虑差异化的外部行政许可,减少对此类主体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等。
[Abstract]:The labor dispatch organization takes the management labor force as the special target, is the intermediary as well as the party, its importance and the risk nature is self-evident, therefore although is the company system,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company main body, Legislation needs special treat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labor dispatch companies. The new law has made clear provis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e, legal registered capital, company information periodic report, etc.,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s between good and bad of labor dispatch organization, so it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special business subject of special industry. To change the loose authorized capital system,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supervision in the operation, to consider the differentiated external administrative license, and to reduce the unnecessary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on such subjects.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4SK020)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SK2015A136) 阜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SK2015013)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增毅;;劳务派遣规制失灵的原因与出路[J];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2 张凌竹;;中日韩劳务派遣机构市场准入法律规制比较——一种本体论的初步考察[J];求索;2010年02期
3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特殊商主体定位下的劳务派遣公司制度构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2 王林清;;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J];清华法学;2016年03期
3 李喜燕;;博弈视角下劳务派遣限制效力消解的反思与制度改革[J];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4 马超;;刍议劳务派遣之适用[J];新经济;2016年11期
5 王一帆;;劳务派遣公司之设立人制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6 王一帆;;从代表到诉求: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化维权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7 汪东升;;国外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杨磊;;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17期
9 魏晓芳;;关于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10 覃曼卿;;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范检视与规制路径再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涛;;劳务派遣违反同工同酬应当如何认定[J];中国劳动;2014年01期
2 王美艳;;《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问题和对策建议[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涂永前;;劳务派遣制被滥用的缘由及法律规制[J];政法论坛;2013年01期
4 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5 钱叶芳;;劳务派遣规制强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治研究;2012年05期
6 陈剩勇;曾秋荷;;国有企业“双轨制”用工制度改革:目标与策略[J];学术界;2012年01期
7 柯菲菲;蒋彦龙;蒋天成;;劳务派遣工主张“同工同酬”的裁判困境分析[J];中国劳动;2011年12期
8 林嘉;范围;;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冯彦君;;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10 张荣芳;;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模式[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怎样的劳务派遣公司才让人放心?[J];人力资源;2008年12期
2 高原;;被退回劳务派遣公司的孕期女工工资怎么发?[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3期
3 亢秀玲;;浅谈如何评估和选择劳务派遣公司[J];轻型汽车技术;2012年Z3期
4 周国良;黄振东;沈同仙;;变更劳务派遣公司是否要支付经济补偿[J];中国劳动;2014年03期
5 王令;;国外劳务派遣公司设立制度对我国劳务派遣的启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林仁端;;劳务派遣利弊谈[J];四川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7 苏明珍;;在艰难中昂首向前——福建劳务派遣启示录[J];就业与保障;2009年Z1期
8 ;咨询热线[J];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08期
9 陈天长;张永麟;;打造客家首府新品牌[J];就业与保障;2007年04期
10 祝元生;;劳务派遣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促进作用[J];中国就业;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能瑞;古浪加强外出务工人员跟踪服务[N];武威日报;2007年
2 李媛;劳务派遣公司需要新活法[N];中国经营报;2007年
3 特约通讯员 杨秀初;思南首家劳务派遣公司成立[N];铜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慧;劳务派遣公司监管门槛提高[N];华夏时报;2013年
5 纪新建邋翟艳萍 金在新;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让“银发老人”老有所养[N];蚌埠日报;2007年
6 见习记者 林侃邋本报记者 徐树才 通讯员 黄旭辉 罗衷霞;从“博弈”到“双赢”[N];福建日报;2007年
7 陈天长;长汀探索劳务派遣发展之路[N];闽西日报;2008年
8 伊虹 记者 刘伟;绥棱劳务派遣公司显效[N];黑龙江日报;2005年
9 郭丹冰;全省规模劳务派遣公司福州挂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10 李鹏;二元用工造成工资收入悬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立杰;天津世纪纵横劳务派遣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振武;劳动行政部门劳务派遣公司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余天威;凉山州劳务派遣公司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子威;吉林省A劳务派遣公司运行模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友天;劳务派遣公司运营风险探析[D];新疆大学;2012年
6 张艳青;劳务派遣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于淼;ZZDL公司劳务派遣业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卫斌;DF劳务派遣公司的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睿哲;劳务派遣公司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83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88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