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股东的“除名”与“失权”:从概念到规范

发布时间:2018-05-27 04:15

  本文选题:除名 + 失权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摘要】: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有关条文被认为确立了股东资格解除规则,但此规则从目的、功能以及适用条件等角度而言,应属失权规则而非除名规则,且从适用条件角度而言其极大地缩限了失权规则的适用空间;从适用程序角度而言,在我国公司法体系下亦存在诸多障碍。故需要从除名规则及失权规则之来源即德国民商法中追寻其含义,在德国公司法上适用时进行正本清源的考察并辨析两者关系。在此基础上主要基于目的、功能之区别以及我国公司及公司法实践之现状,从公司法体系理性、法律规范特点等角度对除名规则与失权规则进行不同的制度设计以实现各自法律调整之目的,进而完善我国的相关公司法制。
[Abstract]:The relevant articles of our country's Company Law interpretation (3) are considered to have established the rules of disqualification of shareholders, but this rule should belong to the rule of loss of rights rather than the rule of delis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urpose, function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cable conditions, it greatly limits the applicable space of loss of power ru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pplicable procedure, there are also many obstacles in the company law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its meaning from the source of the rules of delisting and loss of power, that is, the Germa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n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the ru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hen they are applicable in German company law. On this basis, it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urpose, the difference of func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any and company law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rationality of company law syste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ir respective legal adjustment, the author designs different systems of delisting rules and loss of power ru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egal norms and so on, and then consummates the relevant corporate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爱菊;;论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建红;赵栋;;股东失权的制度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政治与法律;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德学;股东除名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慧,朱丽;试论对竞业禁止的限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钟志勇;;上市公司监事任免机制之比较研究与借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徐卫;;罗马遗产信托及其法学思考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刘光华;;论跨国竞争关系的多元化法律调控机制——关于中国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CR法案和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的经验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陈晓聪;;动物保护立法的伦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9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一强;;法律伦理主要问题研究简述[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7 张扬;;关税减让原则的证成——以法的规范分析为方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8 张扬;;关税减让原则的证成——以法的规范分析为方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9 陈海嵩;;论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一个“法解释论”的尝试[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进;关联交易及其法津规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4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认定相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永深;;论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2 罗培新;;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司法裁判困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周海博;;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份回购法律制度重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叶林,段威;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及立法趋向[J];现代法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化德;郑传坤;;对我国公司立法的管见[J];现代法学;1985年03期

2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一)[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1期

3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四)[J];国际经贸探索;1985年04期

4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六)[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2期

5 约·麦·古立克;罗振夷;司徒渠;;兰金与斯派萨氏公司法(七)[J];国际经贸探索;1986年03期

6 阮伟昕;乔克裕;;台湾现行《公司法》简介[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7 顾功耘;公有制的第三种形式——关于公司法的理论探讨[J];法学;1991年04期

8 陶凯元;香港的公司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9 吴志攀;;论公司改制与公司法的几个问题[J];中外法学;1993年03期

10 张俊文,吴健;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之保护与立法完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王娜;;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前提:对关联关系的界定[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满;;公司股份继承所产生的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黄紫红;;名家荟萃 网络联动——记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近期工作[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4 王保树;;股份公司资本制度的走向:从“资本维持原则”规制缓和中寻求真谛[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5 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公司信用基础的检讨[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6 元小勇;;试评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7 郝磊;;我国新《公司法》中出资形式制度的再探讨[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8 马建兵;任尔昕;;商法学研究动态与综述(2005.04—2006.07)[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9 张善美;;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公司法》的立法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朱智慧;;论公司股东会的司法介入[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易茗忻;新《公司法》体现各方利益[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建民;新公司法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俊海;以创新理念重塑服务型公司法[N];中国证券报;2004年

4 记者  璩立国;鼓励公司自治的市场型公司法[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杨傲多;股份回购政策并不抵触公司法[N];法制日报;2005年

6 徐雅玲;新《公司法》清障 一人创业有矩可循[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宋一欣 作者单位: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引入共有股份制有必要[N];证券时报;2005年

8 乔新生;契约自由精神贯穿新《公司法》[N];证券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仁 通讯员 孔元中;新修订公司法鼓励知识产权投资[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10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副主任 刘修文;新《公司法》的九项重大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周昊;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孙威;公司与其管理者利益冲突及法律规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陈俐茹;从利害关系人之视野解析公司分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黄福宁;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张炳生;知识产权出资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米兴平;公司设立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赵克军;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股东权益纠纷的司法救济(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欣;中外公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2 张小龙;法人本质理论及其在我国公司法中的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谷川绿;中、日两国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袁巍;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郭燕峰;董事会规范的强制性与任意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吴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僵局及其对策[D];郑州大学;2005年

7 张亚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邹发云;公司董事义务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蒋卫军;论上市公司非正当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D];湘潭大学;2005年

10 郑辉;论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0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940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