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公司信誉危机看“一元制”公司治理的缺陷——兼论我国公司治理框架选择
本文选题:公司信誉 + 虚假会计信息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12期
【摘要】:“一元制”公司治理的缺陷 ,是去年年末以来美国公司信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它主要表现在 :股东至上主义的公司治理理念 ;公司决策权过度集中于单一组织及个人 ;主要依靠公司外部监管的监督约束机制 ;过分崇尚股权奖励的激励机制。在我国最初公司制企业制度的设计时 ,曾吸收了“一元制”和“二元制”的优点 ,但后来则表现出日益向“一元制”公司治理发展演变趋势。作者认为 ,这次美国公司会计丑闻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应尽快扭转目前的这种美国化趋势 ,回到《公司法》厘定的基本框架上来 ,按照“二元制”公司治理的构想来探索我国公司治理的走向。
[Abstract]:The de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institutional root of American corporate reputation crisis since the end of last year.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cept of shareholder supremacy; th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corporate decision-making power in a single organization and individuals; mainly depends on the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of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the company;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excessive advocacy of equity incentives. In the initial design of the corporate enterprise system in China, the advantages of "monistic system" and "dualistic system" were absorbed, but later it showed a trend of evolution towards "monolithic"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US corporate accounting scandal has sounded a wake-up call for us to reverse the current trend of Americaniz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return to the basic framework established by the Company Law.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dual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explore the trend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7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越;德国公司制企业制度评析——兼论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汉民;所有制、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越;当前国有经济改革理论与对策的探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冀颖;委托代理与独立董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3 邓菊秋;论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沈越;德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市场经济——韦伯模式对联邦德国经济社会体制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沈越;美德公司治理结构中领导体制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马连福;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1年01期
7 陈鹰,管萍;从股权结构谈上市公司治理[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8 宋增基,张宗益;融资结构、公司治理与银行商业化改革[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9 李瑞;会计信息失真分析与会计透明度[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10 陈道江,王利民;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的经济学解释[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清杰;;公司治理效率: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达;;政府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控制力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共治理的结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晓苏;孙友平;;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郭朝先;;国企改革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进展、障碍与可实现途径[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刘长庚;钟正生;;企业要素产权结构演变的博弈分析[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严志勇;陈晓剑;;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静;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程书萍;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刘宏;经济转轨、企业重组与公司治理[D];厦门大学;2001年
7 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8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9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绍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探讨[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管宇强;国有企业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3 曹明娟;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取向及实现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隆建;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后的比较优势和经营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5 张奇;资本结构调整——上市公司治理的新途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王宏毅;经理层融资收购(MBO)实务与案例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王华;上市公司国家股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孙宏;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惠敏;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外贸企业股份制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10 罗晓捷;论敌意收购及其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雪婧;;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2 胡劲松;;关于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思考[J];中国保险;2011年08期
3 张华强;;“阴阳脸”式的变通当休矣[J];企业管理;2011年09期
4 谷学禹;;梅键:董秘在公司治理中“穿针引线”[J];董事会;2011年07期
5 刘实;王环环;瞿彦卿;;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6 张康;;试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中关村证券亏损为例[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7 成林芳;;“卖空”机制与公司治理联系探讨[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8 王德涛;;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之间关系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9 王茜;崔永聪;;IT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梁红;;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连福;曹春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与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杨雪玲;黄晓鹏;张白;;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艳峰;;技术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设——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陈锡良;;公司治理与财务运作——探讨做大做强做久企业之道[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5 谢获宝;刘波罗;;政治联系、掏空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马春林;吴冲锋;;基于公司治理的盈利分配机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刘照宏;;资本结构优化研究[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清泰;;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在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上的专题报告[A];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薛有志;王世龙;周杰;;董事会伦理研究:一种理论初探[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菊君;;国有改制企业公司治理呼唤内部审计[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6年度全国“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以董事会制度建设为中心的巴西公司治理(一)[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威;根源还在于公司治理[N];中国财经报;2008年
3 卢晓珉;内控 公司治理的守护神[N];财会信报;2009年
4 卢晓珉;内控 公司治理的守护神[N];财会信报;2009年
5 ;公司治理简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6 仲继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公司治理十大流行性谬误[N];首都建设报;2009年
7 山东省国资委 徐大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型研究[N];中国企业报;2009年
8 赵险峰;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公司治理[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国旅股份公司治理基本达到上市要求[N];证券时报;2009年
10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管益忻;从单体公司到复合体公司治理的创新[N];中国企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车汉澍;东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卢溢洪;独立董事职能整合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宋增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孙光焰;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杨在军;中国近代公司特许阶段公司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8 林乐芬;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陆军荣;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替代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杨美丽;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成喜;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07年
2 郭曜光;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张永刚;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4 梁淑红;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D];广西大学;2004年
5 郑剑星;大陆与香港的公司治理年报披露制度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余珊;敏捷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机制探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流江;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8 赵艳彬;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敬德;人力资本产权视角下的内蒙古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郭峰;跨国公司子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6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94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