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应对
本文选题:公司僵局 + 公司法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摘要】: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特别是民营企业运营中经常发生,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探讨了公司僵局的基本特征、形成因缘、危害及应对策略与机制,认为应对公司僵局应当融合公司法中私法与公法机制,综合运用公司章程自治功能、立法规制、司法适度干预、培养应对公司僵局的法律意识等多元化措施。
[Abstract]:Corporate deadlock often occurs i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ompanies, especially in private enterprises, but it does not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porate deadlock, its formation, harm, 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private and public law mechanisms in company law, comprehensively apply the autonomous function of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legislate to regulate the corporate deadlock. Judicial moderate intervention and training of legal awareness to deal with the deadlock of the company and other diversified 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中山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F27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欧世平,袁修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麦金太尔政治哲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朱显荣;陈加满;;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合同法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宋怡林;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德仁;;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刘筠筠;专利制度的合理选择与利益分享的法律经济学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时显群;波斯纳法律经济学思想及其可借鉴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赵江勇;代位权行使效力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秉镰;杜传忠;;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特征与政府垄断规制——兼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比较[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龙长青;;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征地补偿制度创新[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建;;财产的最佳利用与遗失物制度的法律选择——遗失物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玉香;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邢颖;禁止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富良;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7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邱海洋;公司分配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刁怀宏;双层经营体制的农地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嘉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檀儒伟;论信托制度在分时度假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7年
3 龙玉忠;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1年
4 谢永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陈万进;论环境侵权与环境权的救济[D];郑州大学;2001年
6 洪波;政府采购与政府角色[D];厦门大学;2001年
7 雷凯锋;可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改进[D];厦门大学;2001年
8 周茂青;情事变更原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靳俐;银行监管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沈晶;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东红,宋佑光;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应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马秀群;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公司司法解散[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马正平;应赋予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兼论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解散事由的修改[J];CO.公司;2004年10期
4 陈浩;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刍议[J];南方经济;2004年07期
5 吴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解散请求权的完善[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6 秦勇,李凤霞;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J];商场现代化;2005年05期
7 乔宗楼;构建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程序效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8 李凤霞,秦勇;公司僵局及其替代性救济的实施[J];商业时代;2005年32期
9 郑泰安;李鹏;;公司僵局的新司法救济途径探索——以公司分立为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6期
10 肖松;;论公司僵局及其解决途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音;公司僵局的救济[N];江苏经济报;2004年
2 高云君;“公司僵局”引出的法律话题[N];四川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韩晨光;业界人士盛赞新《公司法》[N];发展导报;2005年
4 杨 骁;司法手段解决公司僵局当慎行[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杨骁;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李国光 王闯;审理公司诉讼案件的若干问题(下)[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关注公司解散方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宋一欣;对公司法修改的五点建议[N];证券时报;2005年
9 宋一欣(作者单位: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完善公司立法 打破“公司僵局”[N];证券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陆列嘉;方便设立加强自治维护安全[N];安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东松;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赵胜;股东司法解散公司之诉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杨东升;有限责任公司治理框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吴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僵局及其对策[D];郑州大学;2005年
5 杨建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赵正来;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法理研究与制度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朱岚;公司僵局的防范与救济[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李一萌;公司僵局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沈健;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公司法》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祺;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7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97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