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公司监督机制失衡症”和独立董事

发布时间:2018-06-27 23:27

  本文选题:监督机制失衡症 + 公司法 ; 参考:《南开学报》2003年01期


【摘要】: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普遍存在监督机制失衡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的运作程序和监事会的监督权限及督促监事会履行职责的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在现行《公司法》框架下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消除《公司法》的上述缺陷。而在实践中独立董事实际上又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尤其难以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和董事会 ,同时 ,独立董事既缺乏勤勉履行其职责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因此 ,独立董事难以承担起监督制约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任务 ,独立董事制度并非医治“公司监督机制失衡症”的良方。要根治这一顽症 ,必须从消除、弥补我国《公司法》的缺陷入手 ,修改、完善《公司法》有关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规定 ,强化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法律地位 ,充分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
[Abstract]:There is a general imbalance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China's stock limited companie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of the shareholders' general meeting and the supervisory authority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in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are not perfect enough, and the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supervising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to perform its duties is not perfect enough. At present,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mplemen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ompany Law has not eliminated the above defects of the Company Law. In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for independent directors to maintain their independence, especially from the majority shareholders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t the same time, independent directors lack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pressure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diligently. There is also a lack of effective means of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to take on the task of supervising and restricting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manager of the company, and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s not a good way to cure the imbalance of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any. In order to eradicate this stubborn disease, we must begin with eliminating and making up for the defects of our country's Company Law, amend and perfect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mpany Law concerning the shareholders' general meeting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and strengthe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shareholders' general meeting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Give full play to its supervisory and restrictive role
【作者单位】: 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江澜,彭凤莲;试论国企公司制改革的规范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文华;宋彪;邓峰;张雪is;;1999年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0年01期

3 高大慧;法学领域热点问题扫描[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彭丽芳,王仁俊;浅谈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法律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3年08期

5 高旭军;论公司监督机制失衡的法律原因及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立先;;论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英杰;职工监事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赵洪忱;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学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3 崔晓明;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法律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4 刘芳;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刘健;我国公司治理中财务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D];河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照,张国清;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杜啸尘,王玲;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发展论坛;2003年10期

3 徐永涛,邢书恒;独立董事的运行之路[J];政法论丛;2003年03期

4 苏桂富;增设独立董事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J];辽宁经济;2001年03期

5 项雪平;论独立董事[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罗益平;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王千华;独立董事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8 吴彩英,宋淑敏;谈独立董事制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王千华;独立董事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林娜;关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宏;曲承亮;;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郑斌;;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反思[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朱慈蕴;金明义;;国际经验的借鉴: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之引进[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4 郭小东;罗雪光;;论独立董事制度——兼谈其与监事会制度之职能协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李求轶;;独立董事论衡[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吴建斌;;独立董事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研究——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7 浦增平;;初谈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关景欣;;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探讨[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平;邱兴亮;;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利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范云;;独立董事及其制度设立[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洁;青海华鼎内部斗争硝烟弥漫 09年业绩下滑47.46%[N];证券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邹宁;贵州茅台 总经理人选成最大悬念[N];中国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吴尘 ;“我完全可以胜任独立董事”[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谢颖明 庄少文;为独董“独立”叫好![N];证券日报;2006年

5 郭俊 吴娱;刍议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王璐;改进独董提名和任命,缩短其任职年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华南;深交所严把独立董事入门关[N];上海证券报;2005年

8 记者 王轲真;独董这碗饭不好吃[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周松林;改进提名制度 缩短任职年限[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陈静;中粮屯河董事会将有一半独董[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运锋;独立董事与投资银行治理结构[D];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

2 王林清;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付永进;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汪爱娥;我国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军;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徐延利;面向监督行为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洪;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毛政发;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吴洁;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明学;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迪;公司法中约束董事行为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吝小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扬鹏;我国独立董事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曾菊兵;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功能定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廖长青;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04年

6 邱颖;我国独立董事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周政训;独立董事之法律制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肖俊涛;英美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9 张各兴;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华伟;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75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75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a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