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

发布时间:2017-03-30 03:15

  本文关键词: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制度作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也呈现出不断创新的态势。2014年3月1日,新的《公司法》在对资本制度进行修改后正式施行。这次修改的最大亮点就是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再受限,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投资者会对成立公司产生很大的热情,形式多样的公司会大量出现。公司人格独立以及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一直被视为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传统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被视为对公司基本理论的颠覆,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在利益失衡的情况下的恢复功能和价值。随着公司多元化的发展,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格的行为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在解决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格来躲避法定或约定义务侵害股东债权人利益时,传统的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及我国现存的法律制度都不能恰当地进行处理,所以引入“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就十分必要。该制度作为保护股东债权人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产生在美国,并且也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同传统刺破公司面纱制度一样,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依然是对公司传统理论的颠覆,在实现个案正义中仍然有很高的存在价值。关于我国《公司法》是否引入该理论,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态度。主要原因在于,反对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公司法》相关法律规定及其他民商事法律制度可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但笔者认为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保证同类案件有相同的法律审判依据,维护交易安全,防控交易风险,保障股东债权人的利益,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笔者认为我国理论界应该全面审视该制度,探讨该制度适用的条件,适时将其引入我国《公司法》。本文对该制度进行了基础理论介绍并通过分析美国的判例,总结其在美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标准,分析了我国的一些典型案例,确定其在我国《公司法》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文章最后介绍了我国引进该制度的构想,希望促进这个制度在我国公司法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 构成要件 国内外司法实践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价值10-12
  • 1.1.1 问题提出10-11
  • 1.1.2 研究内容11-12
  • 1.1.3 研究意义12
  • 1.2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研究现状12-15
  • 1.2.1 外国研究现状12-13
  • 1.2.2 我国关于该制度的争论13-15
  • 1.3 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文章创新点15-16
  •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15
  • 1.3.2 文章创新点15-16
  • 第2章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概念梳理16-29
  • 2.1 传统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概述16-19
  • 2.1.1 含义16-17
  • 2.1.2 适用情形17-19
  • 2.2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内涵19-22
  • 2.2.1 定义19-20
  • 2.2.2 分类20-21
  • 2.2.3 构成要件21-22
  • 2.3“反向刺破”与“传统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比较22-24
  • 2.4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24-29
  • 2.4.1 诚实信用原则24-25
  • 2.4.2 利益衡量25-26
  • 2.4.3 公司的社会责任26-29
  • 第3章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在国内外司法实践中的发展29-38
  • 3.1 美国“反向刺破”的司法实践29-32
  • 3.1.1“内部人反向刺破”的司法实践29-31
  • 3.1.2“外部人反向刺破”的司法实践31-32
  • 3.2 我国“反向刺破”的司法实践32-38
  • 3.2.1“内部人反向刺破”符合我国相关法律原则32-33
  • 3.2.2 最高院指导案例15号“徐工案”33-38
  • 第4章 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局限38-45
  • 4.1 《公司法》第二十条无法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8-41
  • 4.1.1 第二十条第一款的局限性38-40
  • 4.1.2 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局限性40-41
  • 4.2 现有的民法制度不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41-42
  • 4.2.1 不当得利的局限性41-42
  • 4.2.2 欺诈的局限性42
  • 4.3 现有的民诉制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42-45
  • 4.3.1 强制执行股权程序的局限性42-43
  • 4.3.2 撤销权之诉的局限性43-45
  • 第5章 我国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立法建议45-57
  • 5.1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情形45-48
  • 5.1.1 在一人有限公司中的适用45-46
  • 5.1.2 在母子公司中的适用46-47
  • 5.1.3 在关联公司中的适用47-48
  • 5.2 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构成要件48-52
  • 5.2.1 主体要件48-49
  • 5.2.2 行为要件49-51
  • 5.2.3 主观要件51-52
  • 5.2.4 结果要件52
  • 5.3 责任范围及承担责任的形式52-54
  • 5.4 举证责任54-55
  • 5.5 我国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立法建议55-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哨龙;;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郑祝君;;英美法变迁的阶段性与价值取向[J];法律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3 冯荣冰;许金星;;揭开利益衡量的面纱[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4 李建伟;;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在一人公司的适用——以《公司法》第64条为中心[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6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