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
本文关键词: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公司的社会,公司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特别是公司数量的激增和跨国公司的惊人发展都奠定了公司的社会地位。董事在公司高效管理和守法经营这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董事的义务、责任等相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英美、德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意识到建立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重要性,他们纷纷通过立法技巧的转变建立了董事对第三人责任这一制度。虽然我国《民法》《公司法》对这一制度还没有全面的规定,但可以相信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实践的不断总结,我国也必将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董事对第三人责任这一制度。本文努力从董事义务、董事责任的理论渊源出发,通过对比各国立法体例的不同,选择适宜我国的立法模式。并且细化此种模式下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构成要件、追究途径和救济形式,,以期对我国今后建立董事对第三人责任这一制度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董事 第三人 民事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D9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11-13
- 第一章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概述13-23
- 第一节 董事的含义和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概念13-14
- 一、 董事的含义13
- 二、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概念13-14
- 第二节 有关董事和公司关系的不同学说及评价14-18
- 一、 委托契约关系说15
- 二、 代理关系说15-16
- 三、 信托说16
- 四、 有关董事与公司关系不同学说的评价16-18
- 第三节 董事义务的内容和发展阶段18-23
- 一、 董事的注意义务18
- 二、 董事的忠实义务18-20
- 三、 董事对第三人义务的发展阶段20-23
- 第二章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立法体例分析23-29
- 第一节 各国有关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立法体例23-26
- 一、 补充责任的立法体例----德国模式23-24
- 二、 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立法体例------法国模式24-25
- 三、 真正连带责任的立法体例----日韩模式25-26
- 第二节 三种立法体例的比较26-29
- 一、 补充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比较27
- 二、 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连带责任的比较27
- 三、 不同责任形式的具体应用27-29
- 第三章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构成要件29-37
- 第一节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29-31
- 一、 英美法系观点29
- 二、 大陆法系观点29-30
- 三、 各种学说的比较分析30-31
- 第二节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主要类型31-33
- 一、 过怠申请公司破产31-32
- 二、 承担明知是不能履行的合同义务32
- 三、 恶意减少公司资产32-33
- 四、 进行不实的信息披露33
- 第三节 董事和第三人的范围33-34
- 一、 应负责任的董事范围33-34
- 二、 第三人的范围34
- 第四节 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34-37
- 一、 主观方面34-35
- 二、 客观方面35-37
- 第四章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实现机制和配套机制37-43
- 第一节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实现机制37-38
- 一、 公司直接诉讼37
- 二、 股东代表诉讼37-38
- 三、 第三人直接诉讼38
- 第二节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配套机制38-43
- 一、 董事损害赔偿责任的免除39
- 二、 董事责任保险制度39-41
- 三、 董事诉讼费用补偿制度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浅析董事违反忠实义务应承担的民事责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昊;李震东;;论董事责任保险制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佳;;浅议“法人人格否定”理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杨立新;胡必坚;;公司董事对债权人的民事责任法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5 李中立;;董事违反注意义务之责任追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朱伟一;;“禅是一枝花”——谈公司董事责任[J];国际融资;2010年08期
7 黄华均,刘玉屏;创立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昊;李震东;;论董事责任的豁免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贾红英;;略论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J];特区经济;2006年10期
10 韩烨;;对食品安全事件中董事损害赔偿责任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岳彩申;符勇;唐泽兵;;论中国董事及高级管理者责任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途径[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2 虎岩;陈巍;;我国股份公司董事制度安排研究[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阚小冬;;国外D&O保险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借鉴[A];华东地区保险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董淳锷;;公司法实施的激励机制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布井千博;;日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展开[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6 曲振涛;刘文革;;对《公司法》展开经济学分析的意义[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7 王红一;;董事的责任制度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黄立锋;买董事责任险该谁陶腰包[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本报金融线记者 梁晖如;董事责任险为何难保董事责任[N];信息时报;2003年
3 记者 黄蕾;法律藩篱阻滞中国董事责任险[N];国际金融报;2004年
4 黄湘源;董事责任险缺点啥[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5 李小山;我省产生第一单董事责任险[N];安徽日报;2003年
6 朱伟一;董事责任与“老三篇”[N];北京科技报;2002年
7 实习记者 黄立锋;董事责任险能否挺直独董腰杆[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皮曙初 侯方峰;董事责任险:能为董事负起责吗[N];经济参考报;2003年
9 张炜;董事责任险:有比没有好[N];中国保险报;2002年
10 记者 刘欲晓;完善董事责任制度[N];证券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胡坚;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钦润;公司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卢政峰;股东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忠文;公司董事责任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后红;董事责任限制免除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孙红;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D];吉林大学;2014年
4 祝诗淇;论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履行之完善[D];厦门大学;2014年
5 朱文捷;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王印;公司董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黄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提名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8 汤沁怡;论董事责任的限制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熊婧杰;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郁尊科;我国董事责任豁免制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董事对第三人的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0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