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私募股权投资工具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18:20
  私募股权投资发源于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相应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条款也建立在普通法系基础之上,其理论基础是不完全契约理论,这与我国传统法律观念和目前的法律制度存在一定冲突或不相容。为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当适当借鉴普通法系的相关原理和制度,尊重双方合意并坚持适度监管的原则。在当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一系列监管规定出台的背景下,我们应当针对私募股权投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区别于证券类投资基金的专门性监管规则和业务指引规范。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私募股权投资工具的法律特征
    (一) 投资标的为权益性资产
    (二) 其性质为非标准化投资工具
    (三) 投资者为适格性的法律主体
    (四) 投资工具具有衍生性
二、可转换优先股
    (一) 可转换优先股的分类
        1. 不参与分配优先股
        2. 完全参与分配优先股
        3. 附上限参与分配优先股
    (二) 可转换优先股的法律可行性
        1. 创投企业可以使用可转换优先股
        2.《公司法》不禁止创设可转换优先股
    (三) 可转换优先股面临的法律障碍
        1. 可转换优先股的适用范围有限
        2. 股东的清算优先权缺少法律依据
三、可转换债权
    (一) 可转换债权的法律可行性
        1.《公司法》允许股东以符合条件的债权出资
        2.《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允许一定条件下债权转为股权
        3. 国务院有关文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可转换债
    (二) 可转换债权面临的法律障碍
四、健全私募股权投资工具法律支持环境的构想
    (一) 坚持适度监管的原则
    (二) 认可可转换优先股的清算优先权并进行限定
    (三) 对可转换债权予以认可并进行限定
    (四) 法律救济程序的联动变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赌协议第一案”的法律经济学分析[J]. 潘林.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04)
[2]我国企业间借贷的法律保障机制探讨[J]. 赵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优先股股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 任红.  理论与改革. 2014(03)
[4]合法形式掩盖下的非法合同问题研究——以企业间借贷的法律规避现象为例[J]. 董淳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02)
[5]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引入优先股的理论解析与现实思考[J]. 曾智,朱玉杰,雪莲.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3)
[6]中国PE投资阶段前移的策略研究[J]. 张斌,巴曙松.  经济学家. 2013(03)
[7]不完全契约与企业理论:我们在过去25年里学到了什么?[J]. 菲利普·阿洪,理查德·霍尔登,谢来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3)
[8]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J]. 黄亚玲.  国际金融研究. 2009(03)
[9]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与风险投资契约工具选择[J]. 李毳,欧阳昌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06)



本文编号:3297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297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