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5:11
本文关键词: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村镇银行 关系型借贷 支农义务交易 法律制度
【摘要】:村镇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尤其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金融行业的新成员,村镇银行确实给其他银行抛弃的小额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缺少高阶的立法,,村镇银行的地位模糊,权利义务难以明确,村镇银行作为市场主体应当享有的自治权和平等权时常受到侵犯。因此,如何使村镇银行能够将提供涉农贷款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大力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村镇银行的同时保持村镇银行的安全运营,如何使村镇银行在发起行面前保持独立性,如何最大限度地使村镇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平等地承担社会责任等都是村镇银行及其银监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村镇银行法律地位的明确,村镇银行权利义务边界的确定,均促使对村镇银行的定义,对村镇银行准入制度、公司治理、贷款业务这三个关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的现状和对策给予全面研究。具体而言,在村镇银行准入制度上,可以取消主发起行的限制,在沿用商业银行通用的发起人标准上,规定村镇银行控股的公司必须先出资成立专司此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在公司治理上,法律对村镇银行的标准可以略低于商业银行但应当严于公司法。在贷款业务上,则重点关注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两方面,可以设计允许村镇银行发展关系型借贷的法律以应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构造一个支农义务交易制度以促成整个银行业平等地负担涉农贷款义务,破解长期困扰村镇银行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支农相协调的大难题。
【关键词】:村镇银行 关系型借贷 支农义务交易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附表索引9-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第2章 村镇银行的重新定位15-19
- 2.1 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定位15-16
- 2.2 村镇银行自身的定位16
- 2.3 定位偏差及原因分析16-17
- 2.4 对村镇银行法律定义的修改17-19
- 2.4.1 村镇银行法律关系的分类17
- 2.4.2 支农不是村镇银行唯一的责任17-18
- 2.4.3 笔者对村镇银行的法律定义18-19
- 第3章 村镇银行准入制度的完善19-24
- 3.1 关注我国村镇银行准入制度的特殊需求19-20
- 3.2 村镇银行准入制度的缺陷分析20-22
- 3.2.1 村镇银行准入制度缺陷的经济学分析20-21
- 3.2.2 村镇银行准入制度缺陷的法理分析21-22
- 3.3 村镇银行准入制度的改进22-24
- 第4章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革新24-30
- 4.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24-25
- 4.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立法冲突25-26
- 4.2.1 村镇银行董事会的立法冲突25
- 4.2.2 村镇银行监事会的立法冲突25-26
- 4.2.3 村镇银行股份流通和危机处理机制缺乏26
- 4.3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运行中的问题分析26-28
- 4.3.1 村镇银行股权高度集中独立性不强26-27
- 4.3.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组织结构不全27-28
- 4.3.3 对高管层激励不充分与约束不到位同时并存28
- 4.4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重构28-30
- 第5章 村镇银行支小贷款法律制度的新思路30-36
- 5.1 小微企业贷款现状30
- 5.2 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30-33
- 5.2.1 引入关系型借贷的有利之处31
- 5.2.2 关系型借贷的影响因素31-32
- 5.2.3 村镇银行未引入关系型借贷的原因32-33
- 5.3 村镇银行融入关系型借贷的法律制度设计33-35
- 5.4 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接轨35-36
- 第6章 村镇银行支农贷款法律制度的新途径36-45
- 6.1 村镇银行支农贷款政策的缺陷36-37
- 6.1.1 涉农贷款定义过宽36
- 6.1.2 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支农义务不平等36-37
- 6.2 促村镇银行发展的支农义务交易制度设计37-39
- 6.2.1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的原则37-38
- 6.2.2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的管理部门38
- 6.2.3 支农义务交易的主体38
- 6.2.4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的奖惩机制38-39
- 6.2.5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的额度顺延规则39
- 6.2.6 支农义务交易平台及标的物的交割39
- 6.3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配套政策的设计39-40
- 6.4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的法学分析40-41
- 6.5 支农义务交易制度可行性分析41-45
- 6.5.1 博弈论下的支农义务交易制度41-43
- 6.5.2 与直接摊派支农贷款额度的构想比较43
- 6.5.3 与双挂钩政策设想的比较43-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松;林贤明;;软信息·核心竞争优势与私法关系型借贷——以村镇银行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朱大旗;邱潮斌;;农村金融组织主体及定位浅析[J];东吴学术;2011年01期
3 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4 张书清;;民间借贷的制度性压制及其解决途径[J];法学;2008年09期
5 柴瑞娟;;民间资本控股村镇银行:逻辑证成与法律规制[J];法学评论;2012年06期
6 吴革;;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重心不仅在财务报表[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年02期
7 王健安;;论村镇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8 徐高;林毅夫;;资本积累与最优银行规模[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9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10 柴瑞娟;;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之检视与完善[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s
本文编号:698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69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