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质询权股东大会形骸化救济路径
本文关键词:股东质询权股东大会形骸化救济路径
【摘要】:在股东大会形骸化的背景下,设置股东质询权可以改变股东表决时资讯不足的状况。我国《公司法》所设置的质询权制度十分简陋,并未涉及到质询权的主体、范围、答询、法律救济等重要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质询权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借鉴德日公司法质询权的制度设计予以完善。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 股东大会形骸化 质询权 股东权保护
【分类号】:D922.291.91
【正文快照】: 随着公司的权力重心由股东大会转移到董事会,股东大会尽管在形式上保留了最高权力机关之地位,但在实际上权力却逐渐集中到董事会手中,董事会控制公司、利用优势地位侵蚀股东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产生了股东大会形骸化现象——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股东对表决权呈现“理性的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玉林;论股东的质询权[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2 蒋学跃;;股东质询权刍议[J];河北法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燕娜;;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牛锐;;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外部治理的必要性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甘培忠;论股东派生诉讼在中国的有效适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王庆喜,宝贡敏;论信息特点、决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5 谢永珍;我国董事会约束机制现状及其问题——对我国500家上市公司的描述性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6 刘春,赵欣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7 刘德学,何勇;独立董事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其激励约束[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8 单祥英;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9 沈亚军;;我国ST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与董事问责制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10 田冠军;;商业生态系统、公司治理功能延伸及重新建构[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常岐;谢宁铃;;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徐祖荣;;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以杭州市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金成晓;纪明辉;;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兆国;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王荣宝;;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关键问题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吴容;;以风险为导向、治理为目标、控制为手段的内部审计模式探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8 钱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研究[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9 傅元略;;管理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创新:从班组核算拓展到与公司治理集成——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元略;;管理控制的发展与创新——从会计控制拓展到与公司治理集成[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2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静;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任奔滔;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石弘华;专业服务企业治理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国亮;基于组织效率与风险的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朱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股东均衡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袁茂;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廉军;转型期的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明洋;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及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淑懿;论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账簿查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娟;股东知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坤;国有企业政治行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衣巍伟;英国公司治理结构修改历程以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杨景;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与计量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阳振文;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谭俊魏;旭光公司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王君炜;我国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玉林;论股东的质询权[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2 钱玉林;股东质询权与董事会的说明义务——《德国股份法》第131条之介评[J];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弘弘;别让质询权睡着了[J];河北法学;2000年06期
2 欧亚;;质询权为何不用?[J];人民政坛;2001年06期
3 刘茂林,韦艳芹;借鉴、剖析与完善——对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再次关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章志远;质询权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李伟;王宗华;;质询案缘何鲜见[J];人民政坛;2003年10期
6 佘俊;;质询权使用频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楚天主人;2004年02期
7 谢宝富;;人大质询权的实际运用[J];新东方;2006年03期
8 金贵宾;唐福齐;;对股东质询权若干问题的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冀明臣;胡小兵;蒋宏伟;;对股东质询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1期
10 庞清涛;;不质询现象引起的思考[J];人大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剑英;提质询案注意的四个问题[N];人民代表报;2007年
2 曹殿明 吴振涛(河南);制约质询权运用的四个因素[N];人民代表报;2012年
3 余俊 【湖北】;质询权被冷落的原因与对策[N];人民代表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许浩 孟庆伟;人大质询权“虚置” 部委副职八成超编[N];中国经营报;2013年
5 柯兰 浙江;激活地方人大质询权的路径探析[N];人民代表报;2013年
6 许士光;质询权极少行使的原因及对策[N];人民日报;2000年
7 王鸿任 【安徽】;从代表角度谈质询权的闲置[N];人民代表报;2012年
8 记者 廖雷 谭浩 朱薇;“我们也要行使质询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黄丽嫦 广东;保障代表质询权需细化法律[N];人民代表报;2011年
10 蒋志豪 (江西·南昌);让人大监督“硬”起来[N];人民代表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东芳;人大代表质询权的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陈俊名;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3 李奕锋;人大代表质询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杨宏;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金明;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玮;上市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蔡盛;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质询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贾洪梅;人大质询权虚置原因及对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谢忠华;质询权的法律规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廖晓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5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70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