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8-21 08:29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代表权 代理权 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公司自治


【摘要】: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在公司法上主要体现为其第13条所确立的法定代表人制度,该制度深受计划经济时期“以人治企”理念的影响,具有法定性和唯一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法定且唯一的公司代表权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活动。本文通过对公司代表权制度的一般理论和权利内容进行梳理,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剖析我国的公司代表权制度的成因、特点和弊端,进而对该制度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展开研究,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又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公司代表权制度的概述。该部分首先界定公司代表权的基本涵义,分析公司、代表机关、代表人等基本概念以及和这些基本概念相关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分析公司代表权的理论基础为基于法人实在说的立场而产生的代表理论。 第二部分为公司代表权制度的立法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公司代表制度的立法现状,总结先进的立法经验;域外国家和地区关于公司代表权制度的设计,在权利主体和内容方面更加注重公司自治,这不仅满足公司效率的要求,还对代表人滥用代表权形成制约以维护交易安全。这为完善我国的公司代表权制度提供了立法借鉴。 第三部分为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现状分析。首先介绍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具有法定性和唯一性特点;分析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详细分析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存在的公司缺少应变能力、法定代表人权力过大、损害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僵化、欠缺制约机制等弊端,这些弊端既损害了公司经营效率,又不利于交易安全。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的公司代表权制度。 第四部分为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完善。基于公司法保障交易安全、提高经营效率的基本原则,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加强公司自治、实现公司代表权行使主体多元化、加强对代表人的监督制约以及健全代表人的义务责任机制等四个维度来完善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
【关键词】:代表权 代理权 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公司自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 公司代表权制度的概述11-23
  • (一) 公司代表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1-14
  • 1. 公司代表权的基本涵义11-12
  • 2. 公司代表权的法律特征12-14
  • (二) 公司代表权制度的法理基础14-19
  • 1. 关于法人本质的学说之争:14-15
  • 2. 代理说和代表说15-16
  • 3. 普通法系关于公司代表权的学说:代理说16-17
  • 4. 代表说与代理说之比较分析17-19
  • (三) 公司代表权的法律性质及分类19-21
  • (四) 公司代表权与业务执行权、经营决策权的区别21-23
  • 1. 公司代表权与业务执行权的区别21-22
  • 2. 公司代表权与经营决策权的区别22-23
  • 二、 公司的代表权制度之比较研究23-29
  • (一) 大陆法系的公司代表权制度23-25
  • 1. 德国23-24
  • 2. 日本和韩国24-25
  • 3. 法国25
  • (二) 普通法系的公司代表权制度25-27
  • 1. 英国25-26
  • 2. 美国26-27
  • (三) 域外公司代表权制度立法模式的借鉴意义27-29
  • 三、 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现状分析和不足29-38
  • (一) 我国现行公司代表权制度的现状分析29-32
  • (二) 我国现行公司代表权制度的不足32-38
  • 1. 过度干预公司自治32-33
  • 2. 法定代表人职责难堪重负且公司应变能力不足33-34
  • 3. 妨碍公司有效治理34-35
  • 4. 欠缺法律制约机制,,同时不利于保护债权人35-38
  • 四、 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完善38-46
  • (一) 贯彻公司自治基本原则38-39
  • 1. 允许自行选择合适的公司代表模式38
  • 2. 采取公司代表人登记公示主义38-39
  • 3. 增加对代表权的任意限制39
  • (二) 公司代表权的权利主体多元化39-42
  • 1. 建立代表董事制度39-40
  • 2. 取消关于公司经理的法定职权的规定40-41
  • 3. 明确公司代表权在特殊情形下的权利主体41-42
  • (三) 完善公司代表权的监督制约机制42-43
  • 1. 强化公司内部机构间的制约机制42
  • 2. 健全公司的诉讼机制42-43
  • (四) 完善代表人的责任追究机制43-46
  • 1. 完善代表人的义务规定43
  • 2. 完善代表人对第三人承担责任的规定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流芳;国企法定代表人的法律地位、权力和利益冲突[J];比较法研究;1999年Z1期

2 崔艳峰;;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之反思——兼评新《公司法》第13条[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3 刘大伟;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探析[J];北方经贸;2004年11期

4 刘辉;国外公司代表权立法介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5 柳经纬;论法定代表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黄爱学;;日、韩公司代表董事制度立法比较及其借鉴[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杨宏芹;吴海郎;;公司诉讼代表人制度研究[J];公司法律评论;2011年00期

8 曹兴权;荣振华;;公司代表人制度“法定性”的弱化——法律与社会良性互动视角的分析[J];北方法学;2013年01期

9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课题组;;公司意志代表权争议的现状与问题解决思路[J];法律适用;2013年05期

10 焦娇;;论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发展及完善方向[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汝轩;公司代表人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1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711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