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法律适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法律适用研究
【摘要】:公司机会规则起源于英美法域,作为忠实义务的下位规则,,该项规则的基本内涵为:禁止董事等公司受信人(fiduciaries)滥用自身职权谋取应当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我国《公司法》于2005年修订时对公司机会规则进行了立法移植,旨在调整商业机会利益在公司与受信人之间的分配。由于前述制度移植存在一定漏洞,公司机会规则在我国的运行效果并不良好。针对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是本文的宗旨。 第一章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公司机会(corporateopportunity)的概念起源,并从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主体、制度目标三个维度分析了公司机会的概念内涵;第二部分对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作出法理分析;第三部分从忠实义务、代理关系两个角度论述了禁止受信人谋取公司机会的法理基础。 第二章分两部分简要介绍了美国与英国公司法语境下的公司机会规则。第一部分梳理了美国司法裁判中公司机会认定规则的流变,并对美国学界所进行的规则重构进行了总结。第二部分介绍了英国公司法中利益冲突规则的起源,以及英国《公司法典2006》针对公司机会所进行的立法创新。 第三章首先对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现行立法进行梳理总结,进而基于法律适用的三个层面揭示了现行规则之不足:在事实认定层面缺乏有效的主体认定规则与举证义务分配规则;在规则援引层面存在公司机会规则与竞业限制规则混同的情况;在法律效果层面缺乏清晰的救济权行使指引,并且存在救济方式不足。 针对前述立法与法律适用之不足,笔者于第四章为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法律适用提出了如下构想:建立区分公众公司与非公众公司的二元结构法律适用模式。为了使得前述法律适用模式在我国公司法体系中得以运行,笔者首先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公司类型进行二元划分,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众公司归类为公众公司,并将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归类为非公众公司。前述法律适用模式包含两类公司共同适用的通用规则、公众公司适用规则以及非公众公司适用规则。通用规则对公司机会规则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明细解析,公众公司适用规则要求法官严格审查公司对商业机会进行的内部批准程序,非公众公司适用规则则容许公司在其内部审批程序以及公司机会的具体范围上享有更多的意思自治空间。
【关键词】:公司机会 忠实义务 法律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公司机会规则概述11-19
- 一、 公司机会的概念11-13
- 二、 公司机会法律性质分析13-15
- (一) “公司资产说”13
- (二) “无形财产说”13-14
- (三) 另一种可能性:“行为说”14-15
- 三、 禁止谋取公司机会的法理基础15-19
- (一) 忠实义务:基于公司机会的价值考量15-16
- (二) 代理关系:基于公司机会的成本考量16-19
- 第二章 英美法视野下的公司机会规则19-35
- 一、 美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机会规则19-29
- (一) 判例法中的公司机会规则19-24
- (二) 公司机会规则的重构24-29
- 二、 英国公司法中的利益冲突规则29-34
- (一) 普通法中的利益冲突规则29-31
- (二) 利益冲突规则的法典化31-34
- 三、 小结:英美法域公司机会规则的借鉴意义34-35
- 第三章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立法与法律适用现状35-51
- 一、 我国公司机会规则的现行立法35-38
- (一) 《公司法》中的公司机会规则35-36
- (二) 下位法规范中的公司机会规则36-38
- 二、 现行公司机会规则的法律适用疑难38-48
- (一) 事实认定层面38-43
- (二) 规则解释与援用层面43-46
- (三) 法律效果层面46-48
- 三、 小结:现行规则之主要缺陷48-51
- 第四章 公司机会规则的法律适用建议51-65
- 一、 法律适用模式的完善51-54
- (一) 关于法律适用强度的政策考量51-52
- (二) 影响法律适用强度的因素:持股结构52-53
- (三) 法律适用强度的分野:对我国现行公司类型的思考53-54
- 二、 二元结构的公司机会规则法律适用模式54-65
- (一) 通用规则55-61
- (二) 公众公司适用规则61-63
- (三) 非公众公司适用规则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1
- 附:涉及公司机会规则的现行下位规范简表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领臣;;裁判思维下的公司机会原则——以《公司法》第149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2 钟凯;;经理制度比较综议——以大陆法系为主要考察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3 王泽鉴;朱虎;汪洋;徐同远;;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台湾民法的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4 车传波;;公司机会准则的司法裁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冯建平;短线交易及归入权的若干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4年07期
6 蒋学跃;;论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以司法救济为线索[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7 侯怀霞;;我国“禁止篡夺公司机会原则”司法适用研究[J];法商研究;2012年04期
8 周天舒;;探寻“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的决定因素[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9 刘小勇;;论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统合——日本及其他外国法关于公司类型的变革及启示[J];当代法学;2012年02期
10 郭升选;;论董事竞业在司法中的认定[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 启;[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媚勤;公司机会的认定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志璐;论拟制信托在我国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洪探骊;公司机会判断标准界定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谭贵华;公司法视野下的归入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8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85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