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相互持股现象是公司企业的商业文明在二十世纪飞速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各国公司法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对此作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反应。在我国面临同样的问题时,我们有必要首先从公司法学的若干基本层面对其作一番观察,把握相互持股公司本身及其牵动的法律关系的实质而不必穷究它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的无限的复杂形态,也无需解剖各种形态的相互持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形形色色的形成方法、种类繁多的功能和社会影响。 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是公司法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近年来,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公司的相互持股及转投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国内外的公司法实践对此也早有涉及。各国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公司相互持股所可能产生的流弊加以规制,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而我国的公司法目前在公司相互持股规制问题上的规定还是空白。相关的学理研究虽然不是很广泛和深入,但大多已认识到需对此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却尚未找到能够解决相互持股弊端又能最大程度满足公司发展效率需求的途径。 本论文首先说明了公司相互持股产生的原因,并对该现象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剖析了公司相互持股的经济功能及其消极影响,指出对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对如何将公司相互持股所产生的资本虚增、自己股份取得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失衡等问题加以有效的规制进行讨论。论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国外立法规制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及其理论基础,对实务中广泛存在的公司相互持股现象进行探讨,并且对完善我国的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意在表达自己在研究公司运作理论及实践中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公司 相互持股 关联企业 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2.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公司相互持股问题概述9-16
- 1.1 公司相互持股的概念9-10
- 1.2 公司相互持股现象的若干分析10-16
- 2 公司相互持股规制的必要性16-24
- 2.1 公司相互持股的经济功能16-18
- 2.2 公司相互持股规制的必要性18-24
- 3 各国立法对公司相互持股的规制24-40
- 3.1 各国立法对公司相互持股的规制24-25
- 3.2 各国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评析25-40
- 4 完善我国公司相互持股制度的规制建议40-48
- 4.1 我国公司相互持股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缺憾40-41
- 4.2 完善我国公司相互持股制度的规制建议41-48
- 结语48-49
- 注释49-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亦权;姚远;;把粉笔横过来写[J];华人时刊;2011年05期
2 沈竹莺;;公司监事兼任高管的法律后果及其勤勉义务[J];人民司法;2011年02期
3 樊云慧;宁道宏;;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实现机制探讨[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4 袁建文;;单位倒闭时合同期满终止是否有经济补偿?[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5 方园;;员工私刻公章出具欠条,公司也应对货款担责[J];新农村;2011年07期
6 潘云波;俞巍;;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正当目的及实现方式[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7 李连祺;董惠江;;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捐赠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8 宁金成;张昱罡;;企业社会责任视域下的公司捐赠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添翼;;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协调——以“内部控制人”为视角[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10 张辉;杜林;;论《道路交通安全法》抢救费用的合理性[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军;王沁;;中资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益现状及成因分析[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2 付振海;;加快发展促公司和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3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4 王远明;阎珊珊;;论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冯卫卫;陈培培;;公司治理研究的基石——行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天津优利控科技有限公司简介[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丽珍;;偿付能力监管下的风险规模与资本决定——基于我国财险公司的实证分析[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8 谢香兵;;业务复杂度、董事会规模与董事会的独立性[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9 陈德润;赵松林;;代理制促进集约经营——扬州市苏北家电公司经营策略分析[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乌鲁木齐欣盛莱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简介[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雄光 张安乐;公司经营陷入僵局股东起诉要求解散[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昌九生化公司经营一切正常[N];证券日报;2003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天然气涨价 两公司经营大受影响[N];证券时报;2010年
4 邹裴锋 张金明;十六局集团五公司经营承揽入佳境[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5 雨帆 ;公司经营中常见的六类失误 [N];中国花卉报;2003年
6 记者 符勇;总公司经营吹响进军号[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胡仁芳;山西三维拟定增募资15亿 3.2亿置入公司尚处基建期[N];证券日报;2011年
8 中粮期货 李雅婷;不断完善首风制度 提高公司合规水平[N];期货日报;2011年
9 记者 黄晓琴;多数公司经营基础较好[N];证券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吴永彬 刘宗水 李翠绿;强化管理与创新 昊业公司经营增势喜人[N];中国工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煜;企业相互持股问题理论研究:内生性、效率、管制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北大学;2004年
2 赵旭梅;日本企业集团金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勇;公司经营者代理行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沈西林;公司经营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振宽;战略视角的公司智力资本开发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7 朱新财;现代生物技术研发网络的管理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雪娥;公司信用内部性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吴瑞祥;资本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王林清;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法律构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欣;论公司相互持股[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宋惠兰;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静;公司相互持股及其公司法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廖明月;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汤潇潇;公司相互持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姚世宏;公司信任机制的建构[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陈焕铀;珠江油运公司运力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田军;IE技术在O公司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席峻;新逸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谭少银;论公司相互持股及其法律规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4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89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