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规则

发布时间:2017-09-22 02:42

  本文关键词: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规则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否认制度 适用规则 法人独立地位 股东有限责任


【摘要】: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该制度已在世界各国得到采纳与肯定。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本质来看,它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补充与维护。当公司股东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时,通过暂时的、有条件的否认公司独立人格,使得公司背后的股东能对债权人承担直接责任,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平衡原本失衡的利益体系,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所以,公司法人格否认是维护公司法人制度、平衡公司利益体系的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 我国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大胆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但只是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世界各国也很少对该制度以成文法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基本是靠法官在具体案件中依靠良心正义来判断如何适用该制度。而我国目前对于该制度的研究也越见深入,但仍存在法律规范不够完整,实践运用较少的弊端,难以实现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应有的功效。为了使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能够得以有效地运行,该制度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现状,指明在2014年新《公司法》修改后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影响;其次对我国目前公司法适用现状进行评析,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存在的如适用范围狭窄、适用要件不规范、适用情形不具体、在程序中尚存在较大争议等问题,,而这些都造成了我国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困境;然后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典型国家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应该明确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严格规范适用要件,拓宽适用领域,加强司法判例的实践指导作用的借鉴意见;最后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不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提出完善建议。其中,在实体法领域里,着重强调突破传统范围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并试图具体细化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和适用情形,对其中模糊的概念和标准进行界定;在程序法领域,对目前此类案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同时探讨了该制度在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中的适用问题。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中的逐步完善。
【关键词】:人格否认制度 适用规则 法人独立地位 股东有限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引言12-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7
  • 1.2.1 国内文献研究回顾13-16
  • 1.2.2 国外文献研究回顾16-17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7-18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8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18-19
  • 第2章 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立法现状分析及其存在问题19-30
  • 2.1 我国公司法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19-20
  • 2.1.1 2005 年《公司法》对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制19
  • 2.1.2 2014 年《公司法修正案》对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影响19-20
  • 2.2. 适用范围存在问题20-22
  • 2.2.1 适用范围狭窄20-21
  • 2.2.2 一人公司认定标准不明确21-22
  • 2.3 适用要件存在问题22-25
  • 2.3.1 主体要件——适格原告认定不统一22-24
  • 2.3.2 主观要件——主观故意判断困难24
  • 2.3.3 结果要件——损害“严重”程度界定不明24-25
  • 2.4 适用情形存在问题25-27
  • 2.4.1 资本显著不足情形25-26
  • 2.4.2 人格混同情形26
  • 2.4.3 过度控制情形26
  • 2.4.4 公司形骸化情形26-27
  • 2.5 在程序中适用存在的问题27-30
  • 2.5.1 举证困难27
  • 2.5.2 在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中的适用尚存争议27-30
  • 第3章 两大法系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规则评析及对我国的启示30-38
  • 3.1 人格否认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发展及评价30-32
  • 3.1.1 美国的“刺破公司面纱”30-31
  • 3.1.2 英国的“揭开公司面纱”31-32
  • 3.2 人格否认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发展及其评价32-34
  • 3.2.1 德国的“直索责任”32-33
  • 3.2.2 日本的“法人格否认”33-34
  • 3.3 两种法系下的人格否认制度的的比较34-35
  • 3.3.1 两大法系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相同点34-35
  • 3.3.2 两种法律体系下的人格否认制度的不同点35
  • 3.4 外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5-38
  • 3.4.1 明确适用条件和范围35-36
  • 3.4.2 严格适用条件,审慎适用36
  • 3.4.3 拓宽适用领域36
  • 3.4.4 完善制度,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36-38
  • 第4章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规则的建议38-46
  • 4.1 突破传统适用范围38-39
  • 4.1.1 “反向揭开公司的面纱”38
  • 4.1.2 “揭开姐妹公司的面纱”38
  • 4.1.3 明确一人公司的认定标准38-39
  • 4.2 严格规范适用要件39-41
  • 4.2.1 主体要件——明确范围39-40
  • 4.2.2 主观要件——适用推定原则40
  • 4.2.3 结果要件——衡量损害“严重”程度40-41
  • 4.3 具体细化适用情形41-43
  • 4.3.1 资本显著不足情形41
  • 4.3.2 人格混同情形41-42
  • 4.3.3 过度控制情形42
  • 4.3.4 公司形骸化情形42-43
  • 4.4 从程序上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规则43-46
  • 4.4.1 举证责任倒置与依申请取证相结合43
  • 4.4.2 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执行程序中的应用问题43-45
  • 4.4.3 法人格否认案件与破产案件的合理处理探讨45-46
  • 结论与展望46-47
  • 1.结论46
  • ⒉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公司人格否认诉讼问题探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2 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3 郭金秋;;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责任主体[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4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在母子公司中的运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5 陈少英;;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反避税中的适用[J];法学家;2011年05期

6 吴建斌;;公司法人格否认成文规则适用困境的化解[J];法学;2009年07期

7 包素素;;“揭开公司的面纱”——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司法适用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2期

8 张乐;;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9 周步巍;;浅谈“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及其适用范围[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10 张健东;;论公司债权人的债权保护——以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26期



本文编号:898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898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