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5:02
本文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压迫 多数股东 立法救济 司法救济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内部制度设计和外部法律救济机制方面存在缺陷,有限责任公司的多数股东通过各种方式排挤、压迫少数股东,导致少数股东无法正常行使股东应由的各种权利。股东压迫行为严重侵害了少数股东的合法权益,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扰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所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日渐成为公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领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在股东权益的法律救济领域存在保护范围太小、保护程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司法机关由于传统观念和制度缺陷的束缚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救济力度不足,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本文立足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领域的现状,通过论证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需要法律救济的理论基础,指出了法律救济对于解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分析,对股东压迫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介绍并且对比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法律救济现状总结指出我国相关领域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具体措施。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并且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和数据,综合了法学、经济学、会计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 本文总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共计两万多字。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明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且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方式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概说,提出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介绍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典型表现,并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需要法律救济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有限责任公司是在股东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成立的,并且少数股东是在对多数股东信任和对公司发展的存在合理期待的基础上才愿意将资本投入公司的,,所以多数股东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应当对少数股东承担诚信义务,并且不能破坏少数股东的合理期待。当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无法保护少数股东合法权益的时候,国家应当通过诚实信用原则对多数股东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从而保护对少数股东的合法权益,实现对少数股东的法律救济。 第三部分为国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本部分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例,简述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领域法律救济的现状,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了梳理,指出三个国家拥有健全的多数股东权力制约机制、完善的股东权利法律救济体系和切实有效的股东压迫司法救济途径,指出我国应借鉴国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制度,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救济措施。 第四部分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情况现状与缺陷。该部分对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规定进行总结,分别从立法角度和司法角度分析了现有制度的运行状况,反思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律救济之不足,指出我国在有限责任公司法律救济领域存在诸如缺乏有效制约多数股东的规定、公司裁判解散的法律救济方式缺陷明显、公司收购股份的法律救济方式不够完善、司法救济不能满足现实中的法律需求等问题。 第五部分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的完善,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部分。本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的解决途径,指出我国需要从建立针对多数股东的制约机制、健全公司裁判解散的法律救济方式、健全公司收购股权的法律救济方式、健全公司收购股权的法律救济方式和完善解决股东压迫问题的司法救济途径等方面入手,弥补现有法律救济途径的不足之处,并为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法律救济途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压迫 多数股东 立法救济 司法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目的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方式与创新16-17
- 1.3.1 论文的研究方式16
- 1.3.2 论文创新16-17
-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概说17-24
- 2.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提出17-18
- 2.1.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问题的由来17
- 2.1.2 “股东压迫” 概念的界定17-18
- 2.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典型表现18-21
- 2.2.1 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进行侵害18
- 2.2.2 通过剥夺公司职务进行侵害18-19
- 2.2.3 通过剥夺股东知情权进行侵害19-20
- 2.2.4 通过拒绝分配利润进行侵害20
- 2.2.5 通过拒绝公司解散进行侵害20-21
- 2.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的理论基础21-24
- 2.3.1 诚实信用原则21-22
- 2.3.2 合理期待原则22-24
- 3 国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24-31
- 3.1 国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现状24-29
- 3.1.1 英国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现状24-26
- 3.1.2 德国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现状26-27
- 3.1.3 美国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现状27-29
- 3.2 国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的特点29-31
- 3.2.1 健全的多数股东权力制约机制29
- 3.2.2 完善的股东权利法律救济体系29-30
- 3.2.3 切实有效的股东压迫司法救济30-31
- 4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现状与缺陷31-37
- 4.1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情况31-32
- 4.1.1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的立法现状31
- 4.1.2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的运行情况31-32
- 4.2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的法律救济缺陷32-37
- 4.2.1 我国缺乏有效制约多数股东的法律规定32-33
- 4.2.2 公司裁判解散的法律救济方式缺陷明显33-34
- 4.2.3 公司收购股份的法律救济方式不够完善34-35
- 4.2.4 司法救济不能满足现实中的的法律需求35-37
- 5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迫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37-42
- 5.1 建立针对多数股东的制约机制37-38
- 5.1.1 要求多数股东承担诚信义务37
- 5.1.2 强制多数股东退出公司的机制37-38
- 5.2 健全公司裁判解散的法律救济方式38-39
- 5.2.1 降低公司裁判解散的行权门槛38
- 5.2.2 拓展公司裁判解散的诉因38-39
- 5.3 健全公司收购股权的法律救济方式39-41
- 5.3.1 降低股权收购救济的行权要求39-40
- 5.3.2 扩大股份收购请求权的受让主体范围40
- 5.3.3 健全股权收购的价格确定机制40-41
- 5.4 完善解决股东压迫的司法救济途径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署东;;合理期待原则下的美国股东权益救济制度及其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刘俊海;《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J];法律适用;2005年03期
3 杨靖;魏玮;裴悦君;孙寒;;公司法修订以来公司诉讼案件审判实践中疑难问题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4 甘培忠;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法学思考——从诉讼视角考察[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5 张学文;;市场理性与法院自制——公司裁判解散的实证研究[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6 范黎红;;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裁判解散的困惑及法理思考[J];法学;2007年04期
7 包哲钰;唐忠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制问题研究[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5期
8 杨署东;陈玲;;基于压制行为而救济的美国股东权益保护制度[J];创新;2012年01期
9 彭冰;;理解有限公司中的股东压迫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0号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4年01期
10 吴民许;;控制股东义务基础的比较法研究[J];河北法学;2007年12期
本文编号:97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97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