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探讨关于提升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1-25 17:48

  本文关键词:关于提升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探讨关于提升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思考

日期:12-13

  国际法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国家司法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国际法与国际政治密切相关,理论性强,内容庞杂,包括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条约法、国际组织法、武装冲突法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合作日益频繁,面对国际新局势,急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国际法专业人才。但是,国际法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学分不高,学时不多,定位不清,教学目标不明。传统的”从概念的介绍到理论的分析,学生被动接受,以做笔记为主”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缺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国际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讨论环境。

  一、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法的内容繁多复杂,相关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多得无法统计,学生不易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带一本教材到课堂,上课听讲不认真,下课后不思考、不复习、不预习,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国际法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国际法本身与我们日常生活直接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身寻求国际法学习环境的机会很少;第二,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如国内法紧密。在近几年的国际法讲授过程中深感国际法传统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开展国际法教学是值得授课教师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通过合理地引导,使学生对国际法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法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稳定的心理素质、缜密的思维方式、流畅的口头表达和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在讲授国际法概念、原理、规则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学内容的展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实例导入,融会贯通地开展教学

  在开展国际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实例导入的方式,将生活中的一些典型实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教师一同找到答案,进而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国际法与宪法、法理学、民法、行政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国家领土与物权法、土地法之间,国际条约与合同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融会贯通地开展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讲授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可归因于国家,该行为违背国际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责任主体、违法或违约行为、损害结果、主观过错)比较,国际责任与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免除法律责任与解除国际行为不法性的情形相比较。通过融合贯通的比较教学,既引导学生学习了国际责任的成立、承担责任方式和解除国际行为不法性的情形,又温故了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论和掌握了国际责任的特殊规定。

  三、开拓创新,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不利于学生掌握国际法的真谛,不能树立正确的国际法理念,不能用国际法知识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不能自主学习。提升国际法教学效果,要坚持”传统模式为主,新模式为辅”,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并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国际时事新闻等教学模式。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国际法各章节和内容的不同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1. 以问题为导向,应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在启发式教学法下,教师在基础知识的讲授方面占用较少的课时,而将更多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相关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教师最后总结并提出扩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理解和吸收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无需死记硬背即可掌握知识点。

  在国际法分论的部分章节,如外层空间法、武装冲突法等,教师把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参考书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如布置学生讨论”战争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由此引申出来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第一,什么是战争犯?第二,什么是国际责任?第三,什么是国际刑事责任?个人能否承担国际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如何?第四,战争犯由哪个机构进行审判?把布置好的问题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阅读,独立分析,课前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提出许多教师预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关于此类问题,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要密切联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就问题内容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带着自身的知识、经验、兴趣参与到课堂;另一方面督促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设计出开放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

  2. 以实践为导向,使用案例分析法

  法学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教学中,教师依据大纲和教材,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前提下,精选案例,通过分析、讨论等形式以案引法、以案学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法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几乎所有的部门法在教学中都运用典型案例来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具体、详细的讲授。国际法中很多原则、规则都来自于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理论性较强的国际法原则、规则,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分析国际法问题。在开展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听取他人的意见。教师应注意案例选取、案例讨论、总结评述三个环节,在具体运用方式可以是教师事先将下次授课要用到的教学案例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对该教学实例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出案件争执的焦点,对既有裁决和判决作出分析。

  在案例选取方面,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难易度适中,具有典型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国际法案例,如在学习”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时选取总部协定案;学习”自卫权”时选取加罗林号事件;学习”政府的继承”时选取湖广铁路债券案和光华寮案;学习”国家豁免权”时选取2012 年德国诉意大利国家豁免权案;学习”一般法律原则”时选取隆端古寺案;学习”国家领土、国际海洋法”时选取东海划界问题、南沙群岛争端解决问题。目前,获取案例最便捷的渠道是网络资源如联合国、中国外交部、国际法院等网站,教师要经常关注媒体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案件信息。

  3. 以素质为导向,开展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是运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依据不同的内容加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在国际法教学中,可以结合国际热点、难点选取一些与国际法有关的电影、纪录片、时事新闻评论和国际法学者的专题讲座等相关视频资料进行片段式播放,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力,增加课堂信息量,有益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借助多媒体形式往往可以把国际法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规则简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例如在讲授海洋法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曲线图、色彩、宽度标注结合起来的各海域图片;通过《周恩来外交风云》介绍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通过播放《东京审判》《柏林大审判》的影像资料,使学生熟悉国际诉讼程序,加深对国际法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现实涉及国际法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能形象表达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资料应坚持政治性、相关性、科学性、时效性、真实性原则。收集视频资料的技巧:一是选择知名的视频网站,如土豆网、优酷网等;二是选择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搜索关键词,要在海量的搜索结果中挑选合适的视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是对时长过长的视频资料进行选择性播放,能说明事件或者案例的来龙去脉即可,作为课堂使用的视频资料时长控制在10 分钟之内播放效果最佳。对于时长较长的视频资料,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课后在自己的电脑上或组织班级同学共同观看,既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又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

  4. 以能力为导向,引入时事新闻教学法

  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际关系,是一门与国际新闻密切联系的学科,学习国际法要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授课时引入新闻和布置学生根据相关专题”说新闻”两种方式。就教师授课的内容而言,除了教材上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根据国际法理论和国际关系实践的发展变化,密切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补充真实的国际时事新闻来分析解释国际法的原则、规则。例如,在讲授”国家的管辖权”时结合2011 年10 月5 日在湄公河流域13 名中国船员惨遭杀害事件,帮助学生分析对该案哪些国家享有管辖权?中国为什么可以行使管辖权?其法律依据就是国际法上的保护性管辖。在讲授”国际责任”时结合2015 年3 月13 日缅甸军机轰炸云南边境事件,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无辜平民4 死9 伤。

  ”说新闻”是以班级为单位(通常50 人左右),依据相关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8-10 组为好),每组5-6 人,在讲授每个专题之前由一组学生介绍最近的国际新闻1-2 件,并对所寻找的新闻事件主要运用本专题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加以分析,形式可以是PPT 课件或视频等。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对所学的专题知识做好充分准备,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查阅图书资料,理解、吃透知识点,搜集相关国际社会的最新资讯、奇闻异事并进行编辑,通过时事新闻对知识点作直观、具体、形象的阐述,制作成课件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达到互利共赢。例如,在学习”国家领土”时引入中日钓鱼岛争端、黄岩岛领土争端等;在学习”空间法”时引入马航MH370 事件;在学习”国际责任”时引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等。运用国际法知识对国际新闻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社会密切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国际法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国际法基本理论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爱国情绪进行理性疏导,领会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说新闻”的目的是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运用该方法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破除对学生的怀疑态度,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完成本组的时事新闻介绍和国际法原理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定期同各小组长进行联系,充分利用邮箱、QQ、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指导,知晓各小组在课下的准备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每个小组都希望把本组负责的专题做成精品,只有自己完全弄清楚时事新闻及新闻背后的国际法原理、规则,才能给其他同学讲明白,因此,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相比之前有了极大提升、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同时,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也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弥补不足。教师在学生分享本组专题的成果后,要认真加以评析,对讲解不透彻的部分及时进行补充,对理解错误的部分作出特别更正,对准备充分、认真的讲授要表扬肯定。

  以上内容只是笔者在国际法教学经验中积累的几点方法,而这些方法在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教师年复一年的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墨守成规只能使教学沦为一个枯燥的重复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法学教育的发展,如何在国际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需要法学教师在国际法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思考、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本文关键词:关于提升国际法教学效果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2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