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身份甄别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6 00:52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演变进程,许多国家都在面临难民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棘手程度,令世界各国都难以应对。近几年来,区域分歧加剧,由于宗教、军事对抗而产生的各种局部战争频繁,甚至激发诸多恐袭事件。这些情形都让国际领域中呈现出更加突兀的难民问题,其复杂性也在不断加深。而难民问题之所以困扰世界各国,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难民身份甄别问题,这其中不仅包含由来已久的难民定义的范围狭窄,还包括国际社会对于难民身份甄别问题的各种分歧。关于难民身份甄别这一问题的法律规定,不仅有各国合作介入的公约为依托,许多国家自身也配以专门的本国甄别指标,用于界定这一范畴。然而难民流转时,往往是通过国家间或区域间迁移实现,这一特征造成甄别环节面临重重干扰。每个区域都会有各自的背景环境,在历史、人文等维度上表现出分歧,致使甄别工作很难依据单一指标加以判断,加之相关阻力颇多,从而造成更为深重的问题。本文期望站在国际法立场上进行解读,对难民身份甄别这一事项展开具体论述,寻求相关法律资料辅助研究,针对国际组织相关处理工作中需要应对的瓶颈做出归纳,给予一定的处理思路。首先,讨论难民的基本定义,分析难民问题的现状,通过对难民问题的分析,...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
2 难民问题与难民身份甄别制度的一般分析
2.1 难民问题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2.2 难民概念的定义
2.2.1 1951 年《关于难民身份的公约》中难民的定义
2.2.2 1967 年《关于难民身份的议定书》中难民的定义
2.2.3 其他区域性文件中难民的定义
2.3 难民制度的概念及范围
2.4 难民身份甄别制度的内涵及其主要构成
3 难民身份的甄别标准
3.1 联合国《甄别难民身份的程序与标准手册》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3.1.1 难民身份的取得条件
3.1.2 难民身份的排除
3.1.3 难民身份的丧失
3.2 美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3.3 德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3.4 日本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4 难民身份的甄别程序
4.1 联合国《甄别难民身份的程序与标准手册》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4.2 美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4.3 德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4.4 日本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5 难民身份甄别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5.1 难民甄别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5.1.1 难民定义过于狭窄
5.1.2 原则性概念不明确
5.1.3 各国对于难民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5.2 难民甄别标准的完善
5.2.1 扩大难民定义范围
5.2.2 对公约和议定书进行法律解释
5.2.3 实现难民甄别标准的统一
5.3 难民甄别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5.3.1 难民甄别程序的不统一
5.3.2 申请避难者的个人状态
5.3.3 面试官员的个体差异
5.4 难民甄别程序的完善
5.4.1 规范国际难民甄别程序
5.4.2 加强难民甄别官员的管理与规范
6 我国难民身份甄别制度及完善
6.1 我国难民身份甄别现状
6.2 我国难民身份的甄别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2.1 难民身份的甄别依据缺失
6.2.2 难民身份申请者法律地位模糊
6.2.3 难民身份证明文件法律效力不明确
6.3 我国难民身份甄别制度构想
6.3.1 基本制度架构
6.3.2 境内外国人难民身份甄别制度
6.3.3 承担国际义务并加强国际合作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23537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
2 难民问题与难民身份甄别制度的一般分析
2.1 难民问题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2.2 难民概念的定义
2.2.1 1951 年《关于难民身份的公约》中难民的定义
2.2.2 1967 年《关于难民身份的议定书》中难民的定义
2.2.3 其他区域性文件中难民的定义
2.3 难民制度的概念及范围
2.4 难民身份甄别制度的内涵及其主要构成
3 难民身份的甄别标准
3.1 联合国《甄别难民身份的程序与标准手册》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3.1.1 难民身份的取得条件
3.1.2 难民身份的排除
3.1.3 难民身份的丧失
3.2 美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3.3 德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3.4 日本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标准
4 难民身份的甄别程序
4.1 联合国《甄别难民身份的程序与标准手册》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4.2 美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4.3 德国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4.4 日本难民法中的难民甄别程序
5 难民身份甄别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5.1 难民甄别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5.1.1 难民定义过于狭窄
5.1.2 原则性概念不明确
5.1.3 各国对于难民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5.2 难民甄别标准的完善
5.2.1 扩大难民定义范围
5.2.2 对公约和议定书进行法律解释
5.2.3 实现难民甄别标准的统一
5.3 难民甄别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5.3.1 难民甄别程序的不统一
5.3.2 申请避难者的个人状态
5.3.3 面试官员的个体差异
5.4 难民甄别程序的完善
5.4.1 规范国际难民甄别程序
5.4.2 加强难民甄别官员的管理与规范
6 我国难民身份甄别制度及完善
6.1 我国难民身份甄别现状
6.2 我国难民身份的甄别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2.1 难民身份的甄别依据缺失
6.2.2 难民身份申请者法律地位模糊
6.2.3 难民身份证明文件法律效力不明确
6.3 我国难民身份甄别制度构想
6.3.1 基本制度架构
6.3.2 境内外国人难民身份甄别制度
6.3.3 承担国际义务并加强国际合作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23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402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