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变更规则与不可抗力规则的并存意义
本文关键词:情事变更规则与不可抗力规则的并存意义
【摘要】:不可抗力是我国《合同法》确立的法定免责事由,该法出台时并未设立情势变更原则,《〈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实施后,情势变更原则得以确立,此两种规则貌似相同,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通过比较两种规则的异同,论述了其并存的意义。
【作者单位】: 天津市宝坻区法律援助中心;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不可抗力规则与情事变更规则及相关概念辨析首先需要明确不可抗力与不可抗力规则,情事变更与情事变更规则的区分。不可抗力和情事变更,指的是客观的事变,而不可抗力规则和情事变更规则是指法律中规定的,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和情事变更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适用的规则。我国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东;杨国锋;;房贷调控政策背景下的情势变更原则及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韩强;;情势变更原则的类型化研究[J];法学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刘光华;;论跨国竞争关系的多元化法律调控机制——关于中国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CR法案和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的经验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3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刘晓军;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昕;未成年学生之间校园伤害案件责任探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徐自力,钱进;殊途同归——析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之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阳平;;论商标的创造性[J];中华商标;2006年03期
8 刘道远;王晓锦;;新《保险法》的实践品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杨军;论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与修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张谷;;被告代理词[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乔琳;时光;;生态文明下生产者环境责任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姚兵兵;;销售商在专利侵权中赔偿责任的确定——过错侵权理论的运用[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4 乔雄兵;;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孟红;;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之关系浅析——以盗窃行为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虞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法律关系——日本民商法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7 方斯远;;论新《破产法》对企业法人的认定[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8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刘兰;李永祺;任洁;;无居民海岛立法的权属问题分析[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10 郭萍;;海商法解释原则及解释方法问题研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2期[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黄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言浩;不当得利法的形成与展开[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吕瑞云;公法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召强;论我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规则[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迪玉;论共同加害行为的要件及责任分担[D];湘潭大学;2009年
5 汪志敏;民事欺诈法律调整的冲突与协调[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炜;我国人体医学试验的法律调控[D];苏州大学;2010年
7 田炜明;论侵权责任中的违法性要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赖凌云;合同法上不可抗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喻睿之;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苏倩;我国小额贷款监管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景林;德国新债法法律行为基础障碍制度的法典化及其借鉴[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2 关涛;情势变更原则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杨明;;论民法原则的规则化——以诚信原则与情势变更原则为例[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4 于定明;也谈情事变更制度的构成要件[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5 鲁篱;万江;;债权实现中的利益平衡——以汶川震后银行贷款处理为中心[J];法学家;2009年01期
6 马俊驹;我国债法中情势变更原则的确立[J];法学评论;1994年06期
7 彭诚信;“情事变更原则”的探讨[J];法学;1993年03期
8 茆荣华;洪波;;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屋买卖纠纷若干法律问题辨析[J];法学;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琰;;合同领域中情势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比较探析[J];学理论;2011年17期
2 梁兰芝;;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 解析《合同法解释二》确立的情势变更原则[J];中国律师;2010年06期
3 罗京;;论情势变更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4 史大贤;;论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异同[J];知识经济;2009年18期
5 段向坤;;情势变更的适用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3期
6 魏维森;;浅析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3期
7 邹艳珏;;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原则在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处理中的适用探析[J];仲裁研究;2010年02期
8 顾瑞;;论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6期
9 彭文延;史金花;;加强情势变更原则立法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经济纵横;2009年06期
10 陈晓骄;;浅谈情势变更原则——兼论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J];前沿;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浩;;情势变更原则及其法律适用——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梁兰芝;;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情势变更原则的确立[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吴少华;吴宏忠;;不可抗力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5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钱锦宇;赵海怡;;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反思及经济学视角的分析[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9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0 王海银;;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在合同法领域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州市旅游质监所 王亚权 王磊;交通管制属于不可抗力吗?[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翟敏 史友兴;不可抗力 视情而定[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郑梦超;遇不可抗力事件游客欲取消行程是否属违约[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江中帆;发现古遗址是不可抗力吗[N];检察日报;2011年
5 江中帆;误读“不可抗力”的代价[N];工人日报;2011年
6 李瑞兴;铺面转让难履约 不可抗力能免责[N];法治快报;2010年
7 孟亚生;购房新政:可预控风险还是“不可抗力”?[N];工人日报;2011年
8 万国芬 陆丽娜;暴雨导致车库被淹是否属于不可抗力[N];江苏法制报;2009年
9 天津记者站 李曦;天津:旅行社表示不会加收费用[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郑金雄 尤冰宁 竹雨 (本报记者 郑金雄 本报通讯员 尤冰宁);“不可抗力”考验游客应对能力[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克盛;国际技术贸易中不可抗力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姚飞;中国保险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8 原蓉蓉;英美法中的合同受挫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10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淼;论商品房预售合同中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D];苏州大学;2008年
2 王嘉;房产政策性违约引发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涂宇;情势变更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4 高艳伟;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解与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苏翔;情势变更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李萍;论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解与适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明;论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沈佳民;论情势变更原则及其在房产新政下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陆勇;情势变更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赵倩旬;论合同中的情势变更原则[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2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17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