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动产所有权变动中的“交付”

发布时间:2017-12-28 05:06

  本文关键词:动产所有权变动中的“交付” 出处:《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事实行为 直接占有 间接占有 指令取得


【摘要】:《物权法》第23条规定的交付原则是动产所有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它在物权法与合同法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的目的在于明晰交付的概念,突出当事人意思在其中的作用,而非无意识的纯粹客观行为。交付在有形交付的框架下被理解为行为人有意识地取得占有和丧失占有的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交付要求出让人必须为受让人而丧失占有,以使后者在行使事实管领力上不存在障碍。因此,移转所有权的交付不同于设立质权的交付,也不同于租赁合同、保管合同的交付,更区别于买卖合同中交付需要运输的标的物等情况。在占有辅助人、占有媒介人、受指令人等第三人大量参与交易的情况下,交付的含义已经不再局限于直接占有的移转;交付概念应适应现代社会的交易需求,以事实管领力为中心进行相应的扩大化。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delivery in the twenty-third article of the property law is the effective element of the change in the ownership of movable property. I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property law and contract law.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delivery, and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the party's meaning, not the purely objective act of unconsciousnes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angible delivery, delivery is understood as the fact that the perpetrator consciously obtains possession and loss of possession, not the legal act. Delivery requires the transferor to lose possession for the assignee so that there is no obstacle to the latter in the exercise of the force of fact. Therefore, the transfer of transfer ownership is different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edge right, or the delivery of the lease contract and the custody contract, which is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delivery of the required subject matter in the sales contract. In the auxiliary, media people, people share a large number of instructions and three cases involved in the transaction, the delivery of meaning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transfer of direct possession; delivery concept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to the fact that the transaction needs, kanreiforce as the center of the corresponding expans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引言:民法中的交付《物权法》第23条前段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1〕被学界称为交付原则。根据该原则,动产物权的变动以交付为生效要件,只有在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下,才能免去交付而适用《物权法》第25-27条所规定的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三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建远;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李永军;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谢鸿飞;物权行为中的三重问题:概念体系与语词还原[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4 赵家仪,陈华庭;我国买卖合同中的“交付”与“风险转移”[J];法商研究;2003年02期

5 罗昆;;《物权法》第23条对动产物权变动规则的影响[J];法学;2009年05期

6 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7 谢怀h;,程啸;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8 刘家安;交付的法律性质——兼论原因理论的发展[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9 常鹏翱;;事实行为的基础规范[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朱岩;;《物权法》中“交付”的体系解释及其相关疑难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亚琼;甘治琦;;物权法草案的中国化分析——论不动产登记部门难以统一的社会根源及其社会危害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胡开忠;;试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权制度的若干途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陈平;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徐卫;;信托受益权:物权?债权?抑或新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孟繁超;朱彤彤;;民用航空器物权体系建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李明发;郑峰;;论抵押权之间竞存时的顺位确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圣平;;宅基地转让纠纷个案的法律经济学[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胜兰;于凤瑞;;农民财产权收入的土地财产权结构新探——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黄立君;陈焕远;;博弈视角下的煤与气矿业权重置、利益冲突与解决办法——最佳侵权赔偿和补贴额的确定[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赵志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几个问题的探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8 贾爱玲;马婵娟;周红占;;水权之界定[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姜双林;王宝臻;;对水权性质和特征的几点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余慧娟;;论集体林地所有权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晓敏;大陆法系所有权模式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宗泽;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米健;物权抽象原则的法理探源与现实斟酌[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3 刘兴旺;我国物权立法应采纳物权行为制度[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彭诚信;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李永军;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李庆海;论物权行为的“二象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宫邦友;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第三人的利益保护[J];法律适用;1999年05期

8 蒋怀来;对我国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重新认识[J];法学;1997年10期

9 邓兴广,奚玮,刘远征;物权行为独立性之探析──“一房二卖”引起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1999年04期

10 葛云松;;物权行为:传说中的不死鸟——《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斌;从国家产权到社会产权——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344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344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