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浅议双方违约与可得利益损失

发布时间:2018-01-16 03:28

  本文关键词:浅议双方违约与可得利益损失 出处:《商》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得利益损失 双方违约 附随义务


【摘要】:合同可得利益损失的确定及计算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守约方可以请求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而现实经济环境下,多出现"守约方"虽履行了合同主要义务达到了最终合同目的,但忽略了一些附随义务的履行,造成履行过程的瑕疵,给对方造成损失,对方也因此单方毁约,造成根本违约,剥夺了"守约方"继续获益的机会,该种情形下,"守约方"一般通过请求可得利益损失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违约方"也会通过对方违约加以抗辩。
[Abstract]:The contract can be determined and calculated the loss of interest in judicial practice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contract law" provisions of article 113rd if a party fails to perform the obligations of the contract or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contract, thereby causing loss to the other party, the other party may request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of benefits and realistic economic environment. More observant, although fulfilled the main obligations of the contract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aim of the contract, but neglected to fulfill some collateral obligations, resulting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a defect, thereby causing loss to the other party, the other is therefore a unilateral breach of contract, causing a 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 deprived of the observant to the opportunity to benefit, this kind of situation next, "the other party" general request to have lost interest to safeguard their rights through "breaching party" will be through the breach to defense.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从一则案例看双方违约与可得利益损失(一)案例始末B公司取得某市政府的两块建设用地使用权,要求首先建设数码大厦项目,待数码大厦项目建设完毕,方可建设公寓项目。为完成数码大厦项目的建设,2004年9月21日,B公司与A公司签订《协议书》,就大厦项目建设用地作出约定:一、B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明发;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王婉琳;;效率违约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高永周;;论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戚枝淬;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戚枝淬;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和法律后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陈婉玲;梁开斌;;论商业信用权的法律保护[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3 张雪樵;;独家分销权保护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4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单红军;赵阳;;无单放货,狼乎?兔乎?[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林鹏鸠;;中国无单放货有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姜丛华;卢方舟;;论强制缔约[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何红锋;杨丽;;工程建设招投标纠纷的民事责任及可裁性分析[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徐巍;;论保险人对责任免除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滨;;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中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认定的粗浅看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威;《鹿特丹规则》下海运履约方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郑志军;国际海运承运人之履行辅助人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王莉莉;国际商事合同之实际履行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臻;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独立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文瑾;合同解除法律效果的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方建新;论情势变更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丽丹;根本违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尚晓璐;缺陷服务行为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程鹏;对加害给付制度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慎先进,王海琴;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黄邦道;;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民事责任[J];经营与管理;2008年11期

3 方龙华,吴根发;论合同法上的保密附随义务[J];法律适用;2001年10期

4 李集合;试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J];理论导刊;2002年11期

5 马克敏;浅议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韩旺胜;;刍议合同的附随义务[J];河北企业;2009年11期

7 赵新政;;不发到货通知 违反附随义务[J];记者观察(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宋建立;;储蓄存款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及责任[J];人民司法;2009年03期

9 孟刚,李显萍;对合同附随义务的几点认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锋会,鲁峥;试论《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卫星;;浅议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吕忠梅;;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3 郑文兵;;论第三人侵权中的经营者责任[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陈爱生;;消费者受到第三者非法侵害服务者责任法律问题的探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刘平;程彬;王天品;;代履行制度的法律关系辨析——兼论民事法律制度在行政法中的引入[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黄恢月;旅行社未履行附随义务纠纷及其处理[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倪礼祥;浅议保密附随义务[N];江苏经济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胡晓梅;合同附随义务不能小觑[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4 高 嵩 鲁 曼;论劳动合同中劳动者的附随义务[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上海海事法院 方懿;附随义务无法实现的违约责任[N];国际商报;2011年

6 周瑜珍 周志峰;民法理论中的附随义务及其局限性[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路骊珠;附随义务的法律地位[N];法制日报;2005年

8 高晋康 杜军;星级宾馆对顾客车辆应承担附随义务[N];检察日报;2003年

9 樊逸峰;正确理解合同附随义务[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郭旗 彭林;履行合同过程中需注意附随义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邱雪梅;民事责任体系重构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叶i吰,

本文编号:1431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431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