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合同中的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2 01:38
随着世界各国商业交往的日益频繁,由此而产生的关于商事违约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在各种商事违约救济方式中,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补救措施,因其能以最快速度填补受损害方的利益,且无需违约方配合,便于法院执行,因此已被合同双方当事人所广泛的接受,但是,尽管各国法律对此制度都有规定,鉴于各国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的不同,关于损害赔偿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也都不尽相同。 旨在统一国际贸易法律的《公约》和《通则》综合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对损害赔偿的不同法律规定,同时又兼顾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成为了在处理国际商事违约损害赔偿争议中最重要的实体法律。 在我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借鉴了《公约》以及部分国家立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对于损害赔偿制度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对于《合同法》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原则、构成的全面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可以促进《合同法》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接轨,以便顺利的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而且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在国际商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我国《合同法》为主线,通过对两大法系关于损害赔偿相关法律问题的比较分...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1.1 损害赔偿的含义及特点
1.1.1 概念
1.1.2 损害赔偿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不同地位
1.1.3 《公约》中的损害赔偿--平衡两大法系的冲突
1.1.4 《通则》明确的把损害赔偿作为主要救济手段
1.1.5 《合同法》中的损害赔偿借鉴了大陆法
1.2 损害赔偿的特点
第二章 损害赔偿与其它违约救济方式的关系
2.1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
2.1.1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的发展演变
2.1.2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的关系
2.2 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
2.2.1 对于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能否并存的不同观点
2.2.2 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的关系
2.3 损害赔偿与违约金
2.3.1 损害赔偿与违约金的性质
2.3.2 损害赔偿与违约金的适用关系
第三章 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3.1 违约行为
3.2 损害
3.2.1 损害的含义
3.2.2 损害的分类
3.2.3 损害的特点
3.3 因果关系
3.3.1 因果关系的含义
3.3.2 各国在因果关系问题上的三种观点
3.3.3 我国采纳了可预见性理论
3.3.4 可预见理论的合理性
3.4 免责事由
第四章 损害赔偿原则
4.1 完全赔偿原则
4.1.1 我国《合同法》的赔偿范围
4.1.2 英美法系的赔偿范围
4.2 减轻损失原则
4.2.1 减轻损失原则的含义
4.2.2 减轻损失原则的特点
4.2.3 案例分析减轻损失原则
4.2.4 减轻损失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上的体现
4.2.5 如何认定减轻损失措施
4.2.6 实践中的减轻损失措施
4.3 合理预见原则
4.3.1 合理预见原则概述
4.3.2 “哈德勒诉巴克森德尔”案确立了可预见性理论
4.3.3 维多利亚洗衣案进一步对合理预见原则进行了限定
4.3.4 合理预见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上的体现
4.3.5 《公约》和《通则》对于合理预见原则的规定
4.3.6 影响可预见性原则运用的各种因素
4.4 损益相抵原则
4.4.1 损益相抵原则的含义
4.4.2 损益相抵原则的特点
4.4.3 损益相抵原则的构成要件
4.4.4 损益相抵原则在两大法系中的体现
第五章 损害赔偿计算
5.1 拒绝履行
5.1.1 以时价确定损害赔偿额
5.1.2 以替代价格确定损害赔偿额
5.2 不适当履行
5.3 迟延履行
5.4 损害赔偿中利息的支付
结论: 损害赔偿应为违约救济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86663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1.1 损害赔偿的含义及特点
1.1.1 概念
1.1.2 损害赔偿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不同地位
1.1.3 《公约》中的损害赔偿--平衡两大法系的冲突
1.1.4 《通则》明确的把损害赔偿作为主要救济手段
1.1.5 《合同法》中的损害赔偿借鉴了大陆法
1.2 损害赔偿的特点
第二章 损害赔偿与其它违约救济方式的关系
2.1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
2.1.1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的发展演变
2.1.2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的关系
2.2 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
2.2.1 对于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能否并存的不同观点
2.2.2 损害赔偿与解除合同的关系
2.3 损害赔偿与违约金
2.3.1 损害赔偿与违约金的性质
2.3.2 损害赔偿与违约金的适用关系
第三章 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3.1 违约行为
3.2 损害
3.2.1 损害的含义
3.2.2 损害的分类
3.2.3 损害的特点
3.3 因果关系
3.3.1 因果关系的含义
3.3.2 各国在因果关系问题上的三种观点
3.3.3 我国采纳了可预见性理论
3.3.4 可预见理论的合理性
3.4 免责事由
第四章 损害赔偿原则
4.1 完全赔偿原则
4.1.1 我国《合同法》的赔偿范围
4.1.2 英美法系的赔偿范围
4.2 减轻损失原则
4.2.1 减轻损失原则的含义
4.2.2 减轻损失原则的特点
4.2.3 案例分析减轻损失原则
4.2.4 减轻损失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上的体现
4.2.5 如何认定减轻损失措施
4.2.6 实践中的减轻损失措施
4.3 合理预见原则
4.3.1 合理预见原则概述
4.3.2 “哈德勒诉巴克森德尔”案确立了可预见性理论
4.3.3 维多利亚洗衣案进一步对合理预见原则进行了限定
4.3.4 合理预见原则在我国相关法律上的体现
4.3.5 《公约》和《通则》对于合理预见原则的规定
4.3.6 影响可预见性原则运用的各种因素
4.4 损益相抵原则
4.4.1 损益相抵原则的含义
4.4.2 损益相抵原则的特点
4.4.3 损益相抵原则的构成要件
4.4.4 损益相抵原则在两大法系中的体现
第五章 损害赔偿计算
5.1 拒绝履行
5.1.1 以时价确定损害赔偿额
5.1.2 以替代价格确定损害赔偿额
5.2 不适当履行
5.3 迟延履行
5.4 损害赔偿中利息的支付
结论: 损害赔偿应为违约救济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86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98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