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解读合同法中的单方解除权

发布时间:2017-09-14 18:28

  本文关键词:解读合同法中的单方解除权


  更多相关文章: 合同法 单方 解除权


【摘要】:合同因履行而终止,乃众望所归。然而世事并不总能如愿,风云变幻的商场注定存在许多因素导致合同关系的终止,其中合同的解除便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合同解除有多种方式,包括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两大形态,后者又可细分为约定解除、法定解除和裁判解除。其中,协议解除指合同成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通过协商而解除合同。虽然大陆法系民法理论通说亦认为,合同解除是以解除权存在为必要的,而协议解除为双方合意的行为,因此不属于合同解除之范畴。然而我国合同法将协议解除加之于广义的解除权之列,本文将着眼于合同单方解除权所下辖的三种解除权:即约定解除权、法定解除权和裁判解除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合同法 单方 解除权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一、约定解除权《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这种当事人之间事先在合同中加以约定,最终由乙方保留的解除权,称为约定解除权。其中,保留解除权的合意,称为解约条款。也就是说,通过当事人约定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建远;合同解除的疑问与释答[J];法学;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建平;;债权双重让与优先权论[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赵明;;浅论定金的法律适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高启山;;论缔约过失责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马忠法;冯凯;;委托合同任意解除的赔偿责任[J];东方法学;2009年03期

5 秦旺;;论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和适用方法——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为分析样本[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00期

6 崔建远;吴光荣;;我国合同法上解除权的行使规则[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7 王德山;;情势变更原则中显失公平认定研究[J];法律适用;2010年11期

8 王德山;;论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要件[J];法学杂志;2008年01期

9 姚辉;燕林;;2005年民商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6年01期

10 黄忠;;违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径之辨识[J];法学家;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良国;关系契约理论导论[D];吉林大学;2006年

2 申建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徐兴祥;合同法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泽平;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邓中美;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合同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郑宪强;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兰美海;无偿性对赠与合同规则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勤劳;债权让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泉泉;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及其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鸽;合同法定解除损害赔偿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范登殿;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概念之解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吴应元;我国企业债权合同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朱霖;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条件认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磊;公司重整中的合同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白楠;旅游合同有名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何战锋;房产“不交吉”买卖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匡思前;海运保函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立东;论合同解除制度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琰;;论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是否应当赔偿[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2 张卫红;略谈合同解除权的行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薛文成;;论合同解除及合同解除权的行使[J];东方法学;2008年01期

4 郭超;;再议合同解除[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5 孟继超;;我国合同解除制度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曾祥生;;合同解除效力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梁兰芝;;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 解析《合同法解释二》确立的情势变更原则[J];中国律师;2010年06期

8 王铁军;论建立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9 徐澜波;;顾客预订折扣机票的法律问题[J];检察风云;2008年17期

10 潘浩渊;韦彦婷;;解除委托代理合同的法律后果[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公明;李宗胜;张育红;;解除权在建筑工程承包案件中应用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顾长浩;马贝艺;孙贤程;;建设工程承包款的优先受偿权——对《合同法》第286条立法原义的思考[A];200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0年

3 张志国;;试论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麦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及其实现——兼谈《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吴清旺;;论我国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侯国跃;;关于合同概念与《合同法》适用对象的思考[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易民胜;林森才;;合同解除权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詹礼愿;萧洪;;略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除权——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条款[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邢志刚;;合同的法定解除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金山;;试论合同解除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原市劳教所 甄国海;浅析合同法中“三金”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N];山西科技报;2008年

2 ;了解合同法规加强自我防范[N];中国纺织报;2001年

3 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学院 祖月;合同与合同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4 李保全;合同法中对格式合同的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文鹰;守望合同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合同法的发展与诉讼法的制约[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樊玉芳;合同法与律师执业[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8 许冰梅;评合同法的价值取向之一——鼓励交易[N];法制日报;2000年

9 殷少平 王艳苹;合同法的几个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韩世远;合同责任的争点与反思(下)[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灵;论合同法上的诚信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林新生;合同的形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蒋志明;两岸民事违约责任之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施文泼;合同违约责任制度的经济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侯国跃;契约附随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论合同的解除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侯慧杰;演艺合同任意解除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磊;合同法上第三人之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陈高阳;合同法中的合并条款规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郑磊斌;融资租赁合同制度研究——以合同法融资租赁章为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邓川;民用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尹士忠;格式条款效力的立法限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徐阔;合同法诚信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士峰;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思梅;格式合同条款法律规制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51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851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