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本文关键词:完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摘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劳动合同法》的执法检查中,发现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存在被部分单位滥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损两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立法修正中应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明确"三性"岗位认定标准和程序,建立身份转换制度等。此外,对劳务派遣用工比例、同工同酬、社会保险等问题,也应作出更严谨完善的规定。
【作者单位】: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 劳动关系
【分类号】:D922.5;F249.2
【正文快照】: ■劳务派遣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劳务派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劳动用工形式,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法律关系。其中,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形成民事合同关系;被派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继寿;;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防范[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2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3 陈英凤;;规范劳务派遣 亟待法律“给力”[J];中国工运;2011年07期
4 吕华;;《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差异对比——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5 田玉莲;;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6 崔永卓;;浅析跨地区劳务派遣[J];运输经理世界;2011年07期
7 董晓燕;;劳务派遣纠纷中连带责任的界定[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5期
8 王鹏;;逆向劳务派遣应当无效[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9 本刊编辑部;;发挥工会组织优势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10 ;上海市出台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唐元;;国企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3 彭伟中;;商业秘密及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保护[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4 李晓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祖平;;劳动关系领域的政府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陈诗达;;2006浙江就业报告——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赵林中;;浅议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A];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5年
10 陈诗达;;导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勇;警惕劳务派遣出现“多角”复杂关系[N];工人日报;2008年
2 关彬枫;以立法规制无序失范、迅速膨胀的劳务派遣[N];工人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娇萍;夯实劳动关系的起点[N];工人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蕾;劳务派遣冲击波[N];解放日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 贾俊玲;善用劳务派遣[N];人民日报;2008年
6 建越 跃进;受伤了我该去找谁[N];苏州日报;2005年
7 梦叶;劳务派遣工权益亟待保护[N];中国财经报;2006年
8 孙瑞灼;莫让“劳务派遣”成规避新法手段[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铎思;劳务派遣:“三角”关系亟待理清[N];工人日报;2006年
10 鲁志峰;转成劳务派遣后,我们还能要补偿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5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郭东杰;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娜;《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件下济南市劳务派遣市场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郭颖;法治视野下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4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赵江伟;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邹丽;论劳务派遣在旅游行业中的适用[D];四川大学;2007年
8 赵琳琳;劳务派遣连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肖霄;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奇;劳务派遣之负效应与应对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12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91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