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探讨
论文摘要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部分院校的培养方案将此门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考核形式为考试。但是,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并不能实现全面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以及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所达到的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文章论述了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改“一考定终身”为多次、多形式的考核,从而达到了通过考试形式改革推动教学改革,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 小组讨论 模拟法庭
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核心课程之一,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内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贴近生活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本校本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吴汉东老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大部分学校的培养方案都要求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进行。
一、 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方式,通过一场闭卷考试对学生一个学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考核,重视对基本理论和课程重难点是否掌握进行考查。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首先是“一考定终身”,学生无论平时多么懒散,只要考前突击复习几天,也能拿到及格甚至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出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满堂灌理论知识点,课堂氛围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考试结束后,学生又立马把考前突击掌握的知识全部还给了老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上轻轻松松一个学期,考前突击拿个及格,既没有掌握知识也没有掌握方法;授课教师辛辛苦苦一个学期,出套卷子考考学生,既没有成就更没有成长。本来“教学互长”的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双输,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 课程考试改革的方案
在认识到传统知识产权法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弊端之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由六部分组成:总成绩=小组讨论*10%+法律文书撰写*10%+辩论赛*10%+模拟法庭*10%+司考真题练习*10%+期末测试*50%。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共组织六次测试,每次测试都会保存好原始资料作为期末计总分的依据。
(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自觉学习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1.分组依据。根据学生总人数结合学生的特质进行分组,尽量保证每一组都有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领导型学生,也有能言善辩的表现型学生,还有不善言辞但文字功夫了得的写作型学生。每组的人数控制在5-7人。人数太多小组讨论时学生不能充分展示,人数太少讨论时思想的火花无法激起。
2.针对的课程内容。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针对的是知识产权法总论部分的学习。对于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的特征以及知识产权法的体系等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界争议较多。比如什么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不同学者下定义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列举式,有的是概括式,但是根据逻辑的基本知识,给知识产权下定义必须要说明知识产权的“属”和“种差”。①学生通过讨论,会发现看似简单的知识点,深究起来都非常复杂。
3.考核分数的组成,学生的个人成绩=小组总体分*10%+讨论表现分*50%+书面讨论记录表分数*40%。小组讨论分主要根据每个小组讨论的总体表现打分,包括小组讨论的火花碰撞、小组学员的参与度、相关材料延展的深度来打分;讨论表现分由各组成员交互打分,1组给2组打分,2组给3组打分,……以此类推;书面讨论记录表的分数由教师根据学生学生讨论后提交的记录表的具体内容酌情打分。
(二)法律文书撰写
1.法律文书类型的选择。撰写法律文书是法学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在网上可以查找到许多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判决书。大部分知识产权案件都比较复杂,很多判决书动辄几十页,也有不少超过百页的判决书②。对于法学本科的学生来讲,要让他们写出如此复杂而又说理清楚的判决书并不现实。所以在布置撰写法律文书的任务时,主要选择了起诉状、答辩状这类相对简单的法律文书。
2.学生任务的分配。由小组成员共同商定选择一个著作权方面的案例。案例要求案情简单,争议焦点明显,可以选择经典案例进行改编。比如溥仪李文达《我的前半生》著作权纠纷案、陈佩斯朱时茂诉扬子江出版社侵犯邻接权案、毕飞宇陈坪《推拿》改编案等案例在授课时已经进行过简要讨论,学生根据焦点的需要进行适当改编后完成相应的案情介绍、起诉状、答辩状、原告代理词、被告代理词以及委托协议等内容。所有文书要求必须手写完成,不得抄袭,不得雷同,否则,该项成绩计零分。
(三)辩论赛
辩论赛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能够深入理解,增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友谊培养。
1.针对的课程内容。专利权是知识产权中的重要内容。专利权主要包括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和限制以及专利权申请和管理等内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形式的专利当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是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辩论赛的选题也应当从中选取。
2.案例选择 司法审判实例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纵观近些年影响较大的专利权纠纷较多,其中王老吉加多宝案件之“红罐之争”具有典型意义。此案2014年12月份由广东省高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红罐的使用权属于广药集团,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至今尚未公布。也有许多律师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此案争议较大。所以在专利权的学习过程中,选择该案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加强对外观设计专利权、知名商品、包装装潢权等问题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为下一步商标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文书准备、预演和模拟开庭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对于程序法的学习有着更生动的体验。
1.针对的课程内容。 商标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商标侵权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2014年新《商标法》实施后,其中不少新修改的内容也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商标法的学习过程中,知识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如果能够升华为具体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再者,一般的商标争议案件焦点明晰,对于学生来讲,此类案件易于驾驭,适于组织模拟法庭。
2.模拟法庭的组织。组织模拟法庭,引导学生关注近些年商标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案件,,从中选取合适的案例。像王老吉商标案、特斯拉商标争议、腾讯奇瑞QQ汽车商标之争案都有典型意义。其中腾讯公司和奇瑞公司的QQ汽车商标之争经过一审二审,争议焦点明显,程序完整,是模拟法庭的好素材。
组织模拟法庭的过程中,聘请了法院的现任法官进行指导,分派诉讼角色、分组收集相应资料,确定庭审主题、 撰写规范法律文书,拟定庭审方案 、庭审过程、庭后总结以及诉讼文书归档等。通过模拟法庭的演练,学生掌握了诉讼活动的流程,增强了运用法律的能力。
(五)司法考试真题测试
根据规定,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四第一学期)即可参加司法考试。能否通过司法考试,也是衡量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尺之一。知识产权法在司法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年司考知识产权法中的重难点,挑选近五年的知识产权司考真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完毕后,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应对司法考试的“实战能力”,为学生的司考之路助一臂之力。
(六)期末开卷测试
在整本教材学习完毕之后,授课教师自己出一套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在内的完整试卷,限定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考试。因为通过平时的多次测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已经心中有数,无需再让学生搞考前突袭,劳心费神,减轻学生面对期末考试的压力。
三、 课程考试改革的特点
(一) 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
考核次数变成整个学期六次,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态起到有效的监控;另一方面,如果某一次或者某一方面表现不佳,可以在其他形式的考核中或者自己更为擅长的领域多努力,为自己争取加分的机会。
(二)考核形式多样化,难度系数逐步递增
考核形式有小组讨论、撰写法律文书、辩论赛、模拟法庭、司考真题测验和期末开卷考试共六种。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可以全面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并且,这些考核形式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小组讨论、辩论以及法律文书的撰写都是为学生的模拟法庭做准备,考核难度是逐步递增的,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三)考核材料归档,力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每一次考核的材料,打分依据都保存完好,并保证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客观公正,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能力提升。
四、 结语
多样化、多次、贯穿整个学期的考核让学生“无机可乘”,必须认认真真地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这个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更有课下的自主学习。没有课下的大量阅读和资料查阅,不可能完成各项考核的具体任务。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方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了学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轻松的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变得快乐,使教学变得轻松。落实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实现课程考试改革的意义。
本文编号:32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3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