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反思
发布时间:2025-02-09 19:53
股东瑕疵出资的问题一直长期存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中均有相关条款规定了股东瑕疵出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总体来说,公司法对于出资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致使学术届争论不休,司法实践结果不一致。即便2014年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做出了重要的修订,但是这个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且部分问题又被进一步放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关于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中的一些问题仍值得我们进行再次反思。本文将从公司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其他股东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公司外部债权人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公司及其他相关主体对发起人连带责任的请求权,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在增资阶段对董事、高管过错责任的请求权,公司、债权人对瑕疵股权受让人的请求权出发,对各个请求权中存在的争议以及不完善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并讨论整个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的合理性及效率问题。以期能够优化瑕疵出资责任体系,平衡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和利益,提高司法效率。本文第一章主要对股东出资义务以及瑕疵出资做了一个概述,讨论了认缴制对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的影响...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的概述
第一节 股东瑕疵出资的基本理论
一、股东出资义务的概念及性质
二、股东瑕疵出资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认缴制对股东出资义务的影响
一、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不变之处
二、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新的思考
第三节 现行法律制度下股东瑕疵出资责任及请求权体系
一、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二、股东瑕疵出资责任及请求权体系
第二章 关于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的几个反思
第一节 公司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
一、是组织法责任还是合同法责任
二、公司请求瑕疵出资股东承担的责任内容
第二节 其他股东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
一、瑕疵出资股东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是否合理
二、其他股东作为出资债权请求权主体是否合理
第三节 债权人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
一、组织法上代位权与民法上代位权的适用区别及缺陷
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四节 对发起人连带责任的请求权
一、《公司法》和《公司法解释三》相关概念混同是否合理
二、发起人连带责任是否违背有限责任原则
三、连带责任主体只限发起人有失公允
四、谁是发起人连带责任请求权的合理主体
第五节 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请求权
一、董事、高管的赔偿责任的性质以及合理性证成
二、董事、高管的赔偿责任范围
三、董事、高管的赔偿责任请求权的合理主体
第六节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对受让人的请求权
一、瑕疵出资股权转让效力
二、瑕疵出资股权瑕疵责任由谁承担
结语
一、对瑕疵出资股东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二、对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三、对董事、高管过错责任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四、对受让人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4032780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的概述
第一节 股东瑕疵出资的基本理论
一、股东出资义务的概念及性质
二、股东瑕疵出资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认缴制对股东出资义务的影响
一、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不变之处
二、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的新的思考
第三节 现行法律制度下股东瑕疵出资责任及请求权体系
一、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二、股东瑕疵出资责任及请求权体系
第二章 关于股东瑕疵出资责任体系的几个反思
第一节 公司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
一、是组织法责任还是合同法责任
二、公司请求瑕疵出资股东承担的责任内容
第二节 其他股东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
一、瑕疵出资股东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是否合理
二、其他股东作为出资债权请求权主体是否合理
第三节 债权人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请求权
一、组织法上代位权与民法上代位权的适用区别及缺陷
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四节 对发起人连带责任的请求权
一、《公司法》和《公司法解释三》相关概念混同是否合理
二、发起人连带责任是否违背有限责任原则
三、连带责任主体只限发起人有失公允
四、谁是发起人连带责任请求权的合理主体
第五节 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请求权
一、董事、高管的赔偿责任的性质以及合理性证成
二、董事、高管的赔偿责任范围
三、董事、高管的赔偿责任请求权的合理主体
第六节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对受让人的请求权
一、瑕疵出资股权转让效力
二、瑕疵出资股权瑕疵责任由谁承担
结语
一、对瑕疵出资股东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二、对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三、对董事、高管过错责任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四、对受让人请求权的反思结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4032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403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