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浅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贫困问题

发布时间:2015-02-04 17:58

 

  论文摘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虽然国家已出台过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弱势地位,但农民工们依然在经济、精神、权利和能力上呈现出贫困状态,值此城市化发展关键阶段,迫切须深思他们贫困的原因,科学地探究治理农民工贫困的对策,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以求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论文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贫困 二元社会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3%,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总人口中城镇人口首次多于农村人口,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而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劳动大军,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妥善解决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问题既是保证我国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的贫困现状

  农民工的贫困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物质贫困、精神贫困、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我国农民工群体在这四类贫困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民工物质上绝对贫困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市民相比较,农民工群体在经济上明显地呈现出相对贫困的状态
  经济贫困是农民工最常遇到且最为关注的贫困类型,也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贫困类型,经济层面的贫困关注物质需求,物质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两种,绝对贫困指的是基本生计都难以维持的生存状态,相对贫困的衡量则主要取决于所考察的社会背景。对于农民工的物质贫困,由于农民工的收入一般来说比他留在家乡当农民的收入要高,所以这种贫困只是一种相对贫困,即对所在地的城市居民而言的贫困,对其他农民而言未必贫困。
  (二)农民工文化消费意识不强,文化生活贫乏,休闲娱乐方式有限,精神生活贫困
  精神贫困是指人的追求、信念、价值观、习惯等人类知性的窒碍,缺乏张扬个体生命的内在动力,其表现为没有理想信念、内心世界空虚、工作不思进取、生活情趣不高等。 农民工初入城市难免会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导致心理的失落、焦虑、自卑,再加上异乡人的身份所带来的排斥和歧视,他们总是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既不能回归农村,又难以融入繁华文明的都市生活。此外,农民工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许多人的精神上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是他们长期在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精神享受上极度贫困。看电视是农民工最主演的业余文化生活,其次就是上网、休息、给家人打电话等,休闲娱乐方式单调。农民工每日工作繁重,闲暇时间主要用来休息,而工作场所也没有供他们免费使用的娱乐设施,很少又农民工愿意花钱享受。有调查显示,农民工最希望政府提供的文化设施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有免费的公园、有免费的文化站和图书馆和有免费的上网场所,表明影响农民工精神消费的原因有经济贫困因素。
  (三)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淡薄,没有代表自己权益的专门组织,总是受到不公平待遇,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存在权利贫困现象
  农民工权利贫困是指制度层面对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的限制和歧视所导致的贫困。从政治方面来看,农民工政治权利的贫困表现为组织权利的缺失,农民工被各种社会组织排斥在外,自发形成组织又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成为一个既缺乏保护也缺乏约束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管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久而久之被边缘化。
  农民工社会权利贫困是指农民工群体无法享受到社会理应提供的种种保障措施而导致的贫困,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的参保率低,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五险的比例不高,但是由于我国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可能实现了全覆盖,这隐性地反映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贫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工亦工亦农的状态正在成为历史,农民工实质上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全职的从事产业工业,也就是说农民工面临工业社会的各种风险,而这种的风险的化解需要相对较高的城镇职工保险,而不是水平较低的农村保障。农民工参与的保障和其遇到的风险不对称,处于权利贫困状态。
  (四)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正规的职业技能教育匮乏,就业受到能力限制,处于能力贫困状态
  能力贫困是指农民工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不足,即由于文化、教育、技能等的不足而导致谋生、求职能力的缺乏,并由此出现经济贫困,造成农民工想工作,但没有能力工作的困境。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在农村接受的义务教育,农村本身的教育条件就比较差,农民工进入城市务工大多都是先从学徒工开始,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文化、技能水平难以得到提升,从而导致他们的职业选择受到限制,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和脏、累、高风险工种的简单劳动,工资水平偏低,根本上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国家也没有系统地提供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农民工难以寻求到能合理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途径。

  二、造成我国农民工贫困的原因

  (一)我国长期实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二元社会问题和二元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农民工被边缘化
  我国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户籍制度阻碍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流动,是导致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主要原因。二元社会结构遏制了城市化进程,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国内工业化水平,导致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农业在我国并存,又形成城乡差异巨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利用工农产品剪刀差剥夺农民创造的财富,“挖工补农”,拉大了城乡差距。再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既阻滞农业的现代化,又制约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不断拉大。农民工在进城之前就很贫穷,进城后的收入也不高,在经济上他们一直处于相对贫困的弱势地位。

 

  (二)我国救济农民工的政策机制滞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代表农民工利益的专门组织
  农民工的大量出现是在改革开放实施后出现的,国家在此时期的政策衔接不到位,农民工在最开始进城大多是出于养家糊口的目的,本身就是贫困者,进入城市后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生活条件都很差。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就很碎片化,尚待整合,更是没有针对农民工的专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或条例,正是却反有效的制度安排,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利益被忽视,成为制度上的空白点,加剧了农民工尴尬地位和边缘性,导致农民工的权利贫困。
  (三)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后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素质教育,造成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和精神状态“亚健康”
  我国农村的教育质量本身差,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很少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农民工也就是完成了义务教育就出来务工、养家糊口,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只能从事那些劳动力密集,脏、累、苦的低薪岗位。在当下企业用工要求文化程度的状况下,他们接受高一级职业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可是我国许多地方普遍缺乏一种有政府资助的能够廉价地向农民工提供基本职业教育的机构,因此,农民工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很难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接受不到正规的职业教育,从而导致他们自身能力不能适应一些工资相对高一些的岗位。农民工拿的工资低,自然就生活拮据,处于经济贫困的状态。本身素质能力差,又没有条件提升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能力贫困的状态。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且缺乏整合,没有形成有效供给。长期以来,忽视对农民工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培训,他们在精神层面上需求得不到基本满足。尤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断在壮大,他们的思想观念虽然相对先进但不够成熟,他们的心理调试能力和情绪适应能力不高,但现实社会又没有提供建设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和长效机制,如果再不加以重视,这一群体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农民工素质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农民工精神贫困的重要因素。

  三、治理我国农民工贫困的对策建议

  我国城市化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制度,才能消除农民工的身份的二重性,,才能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和改善农民工的相对贫困状态。城乡统筹发展,调动城乡双方的优势,使城乡资源得到最优组合,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市场,才能消除农民工在就业选择上受到的歧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加大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和素质教育,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农民工人力资本含量过低,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缓解农民工的贫困就首先要从农村的教育抓起,要向农村补充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需求。此外,也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按需设教、学用结合,开辟普教与职教、成教以及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实施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不断为城乡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政府要增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功能,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为农民工平等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创造机会
  城市政府要不断转变观念,既要做好对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也要关注农民工的需求,管理与服务双并重,为他们提供切实服务,把农民工的需求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的统筹规划中去,在城市住房、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讯等方面考虑到农民工的需求和承受力。要多实行鼓励和引导性政策,逐步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引入正常轨道,促进农民工和市民的融合。
  政府可以广泛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社会公正的理念,为农民工平等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创造舆论氛围,让市民、用工单位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鼓励农民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入相关的就业领域和行业。政府也要改革和创新现行政治制度,构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平台,使他们可以实现与城市社会和居民的互动,有利于他们的市民化。此外,还要设立农民工表达自己的利益的正规组织,增强与社会的对话权,把自己的愿望通过正规渠道有力表达出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编号:13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