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过劳”问题及其应对

发布时间:2018-02-27 11:57

  本文关键词: 和谐社会 劳动关系 劳权保护 劳动关系法治化 出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劳资冲突与劳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如何减少劳动争议、冲突,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flict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has become a promine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ow to reduce labor disputes, conflicts and establish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作者单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分类号】:F246;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军;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罗茵;以诚信为基础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3 和经纬;构建和谐社会与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袁朝红;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才开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5 向阳,李江成;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6 谭献民,毛维军;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支点[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7 周悟;构建“以人为本”的网络和谐社会[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唐政秋;困难群体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J];湖湘论坛;2005年04期

9 范亚平,莫令娥;从宪法修正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树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提高行政权的亲和力[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跃进;;合作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企业形式[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宝明;;建设安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慧梅;;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中元;魏景民;吴星源;;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劳动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吴玉宗;杨妍;;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树信;罗自刚;;和谐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诉求[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飞;;论社区警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陶学荣;肖小明;;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政府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邢燕芬;罗自刚;;构建和谐社会与创新政府行政指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李光辉;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强;安乐死伦理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2 赵笑蕾;社会主义公平观辨析[D];山西大学;2005年

3 段秀子;论面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文教师合作素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莉馨;论我国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及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敏;全球生态危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汪启学;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符晓;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关系探讨[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陆昱博;试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和谐社会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李拂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2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542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