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我国劳动法范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3-26 21:16

  本文选题:范式 切入点:范式的转变 出处:《政治与法律》2009年07期


【摘要】:范式理论对于促进劳动法学科的纵深研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劳动法范式的演变历程,可统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研究路径。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的劳动法发展可以分为劳动法范式前时期、劳动法范式确立期和劳动法范式转变期。最近三十年来在劳动法的价值观念、立法策略、利益衡量、学科定位等多种因素的共振下,我国劳动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最终实现了范式的转变:在调整方式上实现了从政策调整到法律调整的转变,在价值观念上确立和深化了倾斜保护劳动者和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原则,在劳动法定位上实现了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变,在调整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个体自治、团体自治和国家强制三种模式共存的转变。
[Abstract]:The theory of paradigm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depth study of labor law.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adigm of labor law,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research path of the discipline can be coordinated.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law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period before the labor law paradigm, the period of labor law paradigm establishment and the period of labor law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resonance of the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labor law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given new meaning of the times, and finally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adigm: from the policy adjustment to the legal adjustment in the way of adjustment. In the view of value, it establishes and deepens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ng laborers and their basic rights,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tate standard to social standard in the orientation of labor law, and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ingle mode to individual autonomy in the adjustment mod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hree modes of group autonomy and state compuls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钟书,翁里;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4 李长健;李伟;;和谐语境下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6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艳红;刑法类型化概念与法治国原则之哲理——兼论开放的构成要件之存在根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3期

8 张千帆;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9 谢晖;论诠释法律的意义整合[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10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廉峰;论法的社会本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宋青霞;论法律价值理念及其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7 丁丽丽;论国际私法上的“选购法院”[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张晓萍;国家—社会视域下的权利—权力与权利—义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孙青平;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彭海青;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清;;苏维埃劳动法寻根[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2 蒋忠原;;对比中美劳动法就业年龄歧视问题[J];才智;2011年23期

3 江顺心;;浅谈劳动合同的解除[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胡超华;;论劳动法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期间的劳动权益保护[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5 谢增毅;;劳动法与小企业的优惠待遇[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6 杨再巍;;对《劳动法》中完善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研究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7 豆志旗;豆志恒;;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之间关系的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8 许建宇;;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震;;新劳动法是一剂猛药[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10 殷洁;崔世春;;《劳动法》工时基准条款适用于个体经济组织雇工之难点[J];上海建设论苑;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2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全兴;;劳动法构建和谐劳动环境的两种视角[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姜俊禄;;依法治国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余晓光;;劳动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田思路;;金融危机下就业者保护的多元化——“劳动者”概念与“劳动者性”之界定[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世敏;;劳动仲裁若干热点问题浅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申天恩;;SA8000标准问题与中国劳动法制完善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向雨航 孙颖;劳动法研讨会在深开幕[N];南方日报;2008年

2 吴志刚;新劳动法的刚性不应被挑战[N];商务时报;2008年

3 律师 沈彬;当“自由”权威遭遇“不自由”的劳动法[N];东方早报;2009年

4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刘吉;论劳动法[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彭光华;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立法的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砺志中学 叶祝颐;保姆不应被劳动法遗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浙江省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委员会委员 俞肃平;劳动法不调整雇主与保姆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栾吟之 通讯员 李鸿光;不懂劳动法,“洋打工”屡遭败诉[N];解放日报;2011年

9 王秀芬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劳动法的特殊组成:船员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 施金平;新劳动法遇新竞争力[N];中国纺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程武龙;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郝晶;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博;我国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应对WTO劳工标准议题的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卢文娟;新劳动法背景下企业雇佣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潘正雨;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D];湖南大学;2010年

4 吴迪;劳动法视野下的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凤娇;家政工人权益的劳动法保护[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乔书;劳动法对企业高管的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宁;新劳动法背景下的DFH煤矿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8 莫胜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褚国良;无效劳动合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6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