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
本文关键词: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0年
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
潘正雨
【摘要】: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是一个不局限于劳动法范畴、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当前的司法实践和理论对“在校生是否属于劳动法主体”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判断。在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法官往往认为在校生劳动法主体适格,然而在湖南等中部内陆地区,法官认为在校生不受劳动法调节,不是适格的劳动法主体。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原劳动部于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第12条规定,即“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理解有偏差。 在校大学生劳动法主体资格涉及一个国家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作为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现代法,其适用范围的界定应体现和反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社会现实。在当前中国,由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四、研三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并实际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这一群体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将其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符合劳动法的立法目标。 此外,现行劳动法律制度虽然明确将公务员、以及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家庭保姆、现役军人、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等五类人员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外,但并没有明确排除在校大学生适用劳动法。所以,原劳动部颁布的《意见》及相关地方法院对该《意见》的适用与我国的就业现状明显不符,违背了《劳动法》的价值目标,应予以废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倪利勇;;高校学生勤工俭学应受劳动法保护[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黎建飞;;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侯玲玲;王全兴;;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文芳;韦祎;;论劳动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相关条款[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2 李鸿建;;社会属性视角: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3 韩伟;论集体合同制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钱叶芳;;对《工会法》地位的思考——兼论工会法律关系主体间之地位不平等[J];新学术;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超;职工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林原;经济转型期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彦;对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许凌志;论我国劳动合同的法定解除[D];广西大学;2005年
3 黎泳宇;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李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黄为之;和解合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雯雯;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之探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杨裕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松珍;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磊;劳动法中的劳动者角色定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晓霞;论商业秘密权的权利限制[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卿;李庆艳;;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遭受侵权情况调查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袁平;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再调查与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陈月霄;关于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维权体系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许建宇;;“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J];法学;2006年05期
6 林海权;;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杨肖飞;;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8 钟广池;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联系之探讨——兼论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9 涂淑珍;;对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6期
10 黎建飞;;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新民;;劳动法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1993年02期
2 子力;;必须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学习《劳动法》的一点体会[J];创业者;1994年11期
3 曾生富;;学习《劳动法》第五章的体会[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4年12期
4 ;新疆兵团各单位认真学习《劳动法》[J];中国农垦;1995年02期
5 孔鸿声;戚成;;《劳动法》开始贯彻实施 “五忧虑”困扰部分企业[J];山东劳动;1995年Z1期
6 郑国华;;劳动者的“尚方宝剑”——欢呼《劳动法》颁行[J];人民政坛;1995年04期
7 黄海霞;劳动者呼唤“保护神”——全国劳动执法情况述评[J];瞭望;1996年25期
8 ;他们应受到《劳动法》的保护[J];职高生;1996年12期
9 赵雅彬;;长春市开展实施《劳动法》情况大检查[J];劳动世界;1996年01期
10 ;劳动部就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发出通知[J];劳动世界;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2 龙榕;宋明武;舒扬;苏斌;刘兰;李冰雪;王丽;;关于“基层医生、实习生与在校生对医学基础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平梅;夏惠丽;叶春香;周玉枝;;卫生职业在校生HBV感染状况调查[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全兴;;劳动法构建和谐劳动环境的两种视角[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锋;;中国教育民主化发展迅速态势强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贺生;;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在校生营养知识、膳食结构调查[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姜俊禄;;依法治国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余晓光;;劳动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杭民;[N];工人日报;2007年
2 蒋德海;[N];检察日报;2010年
3 记者 付 永 刘建华;[N];甘肃法制报;2005年
4 叶祝颐;[N];人民代表报;2006年
5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05年
6 刘瑛;[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彭楚舒 实习生 潘银瑜;[N];湖南日报;2005年
8 晓琳;[N];厦门日报;2005年
9 通讯员 赵建忠;[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10 魏文彪;[N];贵阳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正雨;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李博;我国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应对WTO劳工标准议题的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3 曾琳;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劳动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卢文娟;新劳动法背景下企业雇佣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平;法国劳动法中的解雇权[D];南京大学;2011年
6 吴迪;劳动法视野下的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凤娇;家政工人权益的劳动法保护[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乔书;劳动法对企业高管的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宁;新劳动法背景下的DFH煤矿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林太;劳动法公法性分析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