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新《劳动合同法》框架下三方博弈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4 07:24

  本文选题:劳资关系 + 合约选择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7期


【摘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劳资双方合约选择中的"短期化"现象日益明显。文章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劳资博弈跳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Abstract]: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abor contract Law, the phenomenon of "short-term" in the choice of contract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s increasingly obviou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labor game to jump out of the "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D922.5;F272;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瑞龙,卢周来;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化——对农民工工资纠纷的契约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凯峰;陈琳;;宿迁市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安增龙;罗剑朝;;农民工工资权侵害原因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3 胡连生,奚雅丽;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劳工权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4 王娟;;会计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年30期

5 戎素云;;我国食品安全复合治理机制及其完善[J];财贸经济;2006年05期

6 刘建秋,邓永勤;审计收费、审计质量与审计诚信产权安排[J];当代财经;2005年05期

7 蒋永穆;纪志耿;;农户借贷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程蹊,陈全功;农民工维权组织的建立和作用效率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工会的改革走向[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陈谊,吴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的现状、根源与走向[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10 刘景章;论劳资冲突的根源与消解[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敬东;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和移民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郭继强;劳动供求状态:基于向下倾斜劳动供给曲线的理论与经验[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郑强国;农业市场化进程中信用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6 商文斌;战后英共的社会主义理论及英共衰退成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杨军生;“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刘建秋;会计诚信契约[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冯萌;会计契约经济性质及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向聪;公司职工参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三山;我国现阶段劳资冲突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对劳动力资本收益量化的初步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田辉;国企企业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吕楠;布莱尔政府劳资利益协调政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齐志国;企业劳动关系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雷云;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思考[D];清华大学;2004年

8 朱志强;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战成秀;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调节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满泽亮;转型时期集体谈判核心地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潘士远;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赛德;;“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约选择——基于风险和风险态度的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2 杨观来;;劳工标准全球化对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影响——基于博弈论的分析[J];经济经纬;2010年02期

3 杨观来;;我国三方协商机制低效率的理论解释——基于博弈论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1期

4 李萍;王贵;;合作博弈视阈下我国航空业的健康发展——东航集体返航事件引发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8年11期

5 郭英;;科学管理、劳资博弈与和谐劳资关系的模型建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聂文海;马鸿飞;;关联函数对绩效考评与激励考评的链接[J];科技与管理;2008年06期

7 吴海生;孙跃飞;;再论企业分配的创新模型——工资利润分配系数[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6年S3期

8 张兴祥;;工会组织缺位下的工人个人谈判博弈——兼论我国民工的策略抑制问题[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9 于跃;赵秋红;周泓;;改进的Electre方法在反应型供应链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尹瑞强;王新华;;企业与员工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规律分析与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圣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博弈论分析——基于温岭新河羊毛衫行业的实证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强;企业劳动关系定量评估模型研究[N];西部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欣宇;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周宇亮;民营企业薪酬决定的博弈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8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748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