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权利争议罢工:正当性否定论

发布时间:2018-04-16 19:52

  本文选题:罢工 + 权利争议 ; 参考:《当代法学》2017年04期


【摘要】:权利争议本应通过仲裁和诉讼途径寻求救济,实践中劳动者却频频采取罢工手段迫使企业满足其诉求。域外学者大多基于"团体协约相关性"理论和"争议行为正当性"理论,认为权利争议罢工不具正当性。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法理学、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三个维度论证分析可见,权利争议罢工不具正当性。权利诉求本身不能证明权利争议罢工行为的正当性;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事实表明:权利争议罢工违背程序公正,甚至损害实体公正;权利争议罢工将增大交易成本和社会成本。对罢工行为应根据其性质,分类加以规范,即:对权利争议罢工,不应赋予其合法性,应采"禁止"规范思路;对劳动者集体行使劳动抗辩权,应赋予其合法性,并采"允许+衡平"规范思路;对利益争议罢工,可赋予其合法性,并采"赋权+限制"规范思路。
[Abstract]:Disputes of rights should seek relief through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but in practice, workers frequently take strike means to force enterprises to satisfy their demands.Most of the foreign scholar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relevance of group treaty" and the theory of "legitimacy of controversial behavior", think that the right to dispute strike is not justified.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the analysis of jurisprudence, sociology of law and legal economic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ight dispute strike is not justified.The right claim itself can not prove the legitimacy of the right dispute strik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social facts show that: the right dispute strike violates the procedural justice, even damages the entity justice;Rights disputes strike will increase transaction costs and social costs.The strike should be regulated according to its nature, that is, the strike should not be given legitimacy, but should adopt the idea of "prohibition", and the right of collective labor defense should be given legitimacy.It also adopts the idea of "allowing balance", giving legitimacy to the strike of interest dispute, and adopting the normative idea of "empowerment and restriction".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和应对的法律机制研究”(14AZD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东江;论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限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秦文献;论《合同法》中双务履行合同抗辩权的名称性规范[J];北方经贸;2000年01期

3 张东江;论合同履行中抗辩权的限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胡振玲;抗辩权法律制度论纲[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汪渊智,李志忠;抗辩权略论[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杨立新,刘宗胜;论抗辩与抗辩权[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7 毛圣霞;;对信用卡合同中抗辩权切断与接续的考量[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付晓玫;;论后履行抗辩权的名称界定[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3期

9 叶体章;王国伟;;浅谈履约抗辩权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年27期

10 谭滨;审查合同履行抗辩权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贺宁艳;吴青骏;;抗辩权略论[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2 陈昱;;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鲍进;;论我国民事担保中的保证人抗辩权[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文娟 蒋跃伟 ;滥用抗辩权之限制[N];江苏经济报;2012年

2 肖丕国 祁圣友;后履行抗辩权的适用难点[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福建省建筑业协会法律顾问室 林桢 律师提供;善用合同履行抗辩权[N];建筑时报;2007年

4 毛剑明;出口商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享有的抗辩权(上)[N];国际商报;2008年

5 上海律师事务所;牢记抗辩权行使要点 规避履约风险[N];建筑时报;2010年

6 杨秀秀;“一般保证人”能否享有先诉抗辩权[N];江苏经济报;2014年

7 外经贸部条约法律司 荣民;如何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N];国际商报;2001年

8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喻静;建设工程合同一方当事人抗辩权提出依赖于对方请求权[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刘湘葵 邓新华;本案被告不适用后履行抗辩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杨潮声;正确行使瑕疵履行抗辩权[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延丽;抗辩权概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周荧;论抗辩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曹蓉蓉;抗辩权略论[D];苏州大学;2014年

4 吕贺娟;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中业主抗辩权探析[D];河北大学;2015年

5 王丽英;特殊赠与中的贫困抗辩权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钟丽红;物业服务合同中的业主抗辩权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聂灵;物业服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8 邵宗日;论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9 王婧;论信用卡持卡人的抗辩权[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俞悦;消费信贷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60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760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