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非法用工伤亡赔偿中的几点思考
本文选题:非法用工 + 非法用工单位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摘要】:《工伤保险条例》及《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关于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的内容主要有:界定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规定了非法用工伤亡的赔偿程序按照劳动争议程序解决,明确了赔偿的范围包括治疗的费用以及一次性赔偿金,并规定一次性赔偿标准不低于《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等。"非法用工单位"界定问题是适用非法用工伤亡赔偿制度的难题,一次性赔偿的标准有失公平性,非法用工伤亡赔偿的程序存在诸多不可操作性。为此应该准确定位"非法用工"中"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的内涵;应明确非法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非法劳动关系,非法用工单位的伤亡者应当享受正常工伤保险待遇。
[Abstract]:The "regulations on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and the "one-off compensation measures for casualties of illegal employment units" mainly include: defining "casualties of illegal employment units" and providing for illegal employment. The procedure for compensation for casualties shall be sett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bor dispute procedure,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includes the cost of treatment and one-time compensation, and stipulates that the standard of one-time compensation shall not be lower than th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tipulated in the regulations on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 The definition of "illegal employment un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applying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illegal employment casualties, the standard of one-time compensation is unfair, and the procedure of compensation for illegal employment casualties is not operable. For this reason, we should accurately locat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unit without a business license or not registered according to law," in "illegal employment", and make it clear that the illegal labo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llegal employment unit and the laborer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Victims of illegal employment units shall enjoy normal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benefits.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
【基金】: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820750)
【分类号】:D9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蒋浩;;股权转债权协议公证之风险考量[J];中国司法;2008年03期
2 杨婧;;浅析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刘毅;;司法解散公司诉讼之规则补遗与再论证 以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征求意见稿)为视角[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4 ;当前审理公司诉讼纠纷案件的困境及其对策[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5 李咏玲;;试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11期
6 刘军;;浅谈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的股东责任[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4期
7 刘晓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8 李秀金;;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9 郭晖;;公司司法解散的诉讼困惑[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10 丁梅;;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可继承性及立法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谢颖升;论股权出资的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李晓霖;论股东资格确认[D];吉林大学;2008年
4 周海博;股权转让论[D];吉林大学;2009年
5 卢政峰;股东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苏轩;股东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朱川;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君艳;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及其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侯佳;论隐名股东资格认定、责任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洋;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贤麟;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几个争议问题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克银;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确认[D];安徽大学;2010年
6 杜鑫;公司司法解散之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董祥河;论股东出资瑕疵责任[D];河南大学;2011年
8 田野;公司归入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谢文清;隐名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司法确认[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J];山东政报;2011年01期
2 刘文华;兰朝晖;;工伤“两金”是否因职工死亡而不再支付[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3 ;有问有答[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4 李凯;;如何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J];工友;2006年11期
5 张志安;;企业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关系[J];法制与社会(锐视版);2006年10期
6 辛雨;;退休后再受雇不是劳动关系[J];四川劳动保障;2010年12期
7 ;劳动关系终结 工伤后续医疗费谁埋单?[J];工友;2011年07期
8 ;工伤保险条例[J];黑龙江政报;2003年12期
9 姚友堂;许胜;唐慧;;关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争议处理的几个问题[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10 ;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J];陕西政报;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岩;;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7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叶青华;叶坤;付清林;;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勤生;郭晟辰;;企业员工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6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10 李红伟;;浅析企业并购中对劳动关系变化的处理[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副教授 蒲继东;雾里看花说“事实解除劳动关系”[N];西南电力报;2008年
2 何国防;此案法院是否可以受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黄莹;透析劳动关系中的“六期”[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孙金洪;第三方导致工伤 赔偿请求权如何行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王立明;这样的事故是否属于工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吴涛 通讯员 谭晓鹏 余长勇;冒名入职惹麻烦 工资补偿遭拒付[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黄维东 岑洪;发生事故获单位赔偿 申请工伤认定更保障[N];法治快报;2006年
8 孔维寅邋徐仪锋;用人单位被判败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何生英;不续签就可不为员工缴社会保险?[N];金华日报;2007年
10 马永卿 崔蔚;恢复裁决不履行,职工解约有补偿[N];就业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R糢,
本文编号:1903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90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