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不应主动审查仲裁时效
本文选题:仲裁时效 + 仲裁机构 ; 参考:《中国劳动》2014年10期
【摘要】:正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劳动仲裁时效往往是当事人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仲裁时效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不仅涉及到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更决定了案件的审理方向和处理结果。仲裁时效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在一方当事人(主要是用人单位)提出的情况下,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人民法院均应当审查仲裁时效期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此无争议。但对于当事人未提出仲裁时效抗辩的情况下,应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掌握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中比较混乱,有必要加以解决。
[Abstract]: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labor dispute, the limitation of labor arbitration is often a focal point of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parties. The accurate grasp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of the limitation of arbitration not only involves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It also determines the trial direction and outcome of the case. There is no dispute that whether the period of limitation of arbitration is more than the legal stipulation should be examined by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or the people's court in the case of one party (mainly the employing unit) as a defense. However, if the parties do not raise the plea of limitation of arbitration, should the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amine the period of limitation of arbitration, the standard of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nd people's court is not unified, which causes confusion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it.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5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洪江,刘志东;此案申请仲裁时效是否已过期[J];中国劳动;2001年08期
2 沈建华;此案是否超过申请仲裁时效[J];中国劳动;2001年09期
3 方乐华;劳动仲裁时效之法律探讨[J];前沿;2003年11期
4 修良 ,姜波;此案是否超过仲裁时效[J];山东劳动保障;2005年10期
5 马栩生;李海荣;;从一则案例析劳动仲裁时效[J];人民司法;2006年02期
6 高劲松;于昌伟;;仲裁时效让她败诉[J];人力资源;2006年03期
7 王追林;芦叶菲;;以案说法话实务:“仲裁时效”[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4期
8 潘家永;;我错过了仲裁时效期间了吗?[J];职业;2009年25期
9 本刊编辑部;;合同期内索要欠薪不受仲裁时效限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9期
10 雍丽萍;刘岳庆;金星;;二倍工资仲裁时效如何计算[J];中国劳动;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启星;什么是仲裁时效?怎样计算仲裁时效期间?[N];莱芜日报;2009年
2 彭建平;我们超过仲裁时效了吗[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3 鲁志峰;此案应如何计算仲裁时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白永亮;婴儿体幼需要照顾可否引起仲裁时效中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本栏目主持人 朱国丰;追索劳动报酬也有仲裁时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6 施为飞;申请仲裁时效期限由两月延至一年[N];江苏法制报;2008年
7 鲁书宾;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注意时效[N];中国黄金报;2012年
8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急需完善[N];工人日报;2002年
9 文 刚;仲裁时效让他们输了官司[N];海南日报;2005年
10 钱昱良;本案是否超过劳动仲裁时效[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振中;论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申请仲裁时效期间[D];山东大学;2011年
2 赵艳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94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