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确立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8-06-11 17:31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 农村妇女 ; 参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亦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结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确立,最终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中心的妇女运动方针的制定及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本土化最深刻、最典型的落脚点。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进行数次农村社会调研均将妇女和儿童问题列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的制定、妇女权益的保障,提供了客观依据,确定了实际可行的男女平等的指导原则。毛泽东视农民、农妇为革命的主力军,在革命主体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有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一个突出点。
[Abstract]:The theory of Chinese Marxist women's liber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women's view and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women's emancipation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olicy of the rural women's movement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he base area. This is the most profound and typical foothold of Marxist concept of women. In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Mao Zedong's contribution is indispensable. Mao Zedong has carried out several rural social research and listed women's and children's issu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viet Constitution, land law, labor law, marriage law, the protection of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Practical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have been established. Mao Zedong regards peasants and peasant women as the main force of revolution, and develops Marxism greatly on the subject of revolution, which is a prominent point of Marxism's view of women in China.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DJ013)
【分类号】:D44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前;;“剪刀差”问题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合作社经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王明前;;中央革命根据地苏维埃以党代政现象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钱守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张丰清,金钊;论青年毛泽东的人学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何黎萍;;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妇女教育特征考察[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6 王建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本问题[J];安徽史学;2007年05期

7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8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9 罗玉明;董丽霞;;陈独秀对湖南早期党史人物群体成长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10 沈韵霞;陈莉;;毛泽东与邓小平农民观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一木;;杨之华等创办《中国妇女》[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3 游海华;;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积冬;;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徐阳;司洪昌;;新式学堂的设立和乡村社会的抗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9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10 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D];南京大学;2010年

7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正良;略论中央苏区时期的粮食工作[D];湘潭大学;2010年

7 邹艳媚;《红色中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春蕾;毛泽东早期经济建设思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学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何卿桂;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浅谈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社会投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3 孙昌松;转轨·适应·深化——浅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学双比”活动[J];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04期

4 李新然,方子节,普雁翔;试论女性农业化对农村妇女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0年05期

5 桢的;;少数农村妇女被遗弃现象值得重视[J];支部生活;2001年02期

6 夏英;谈我国不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发展问题[J];中国妇运;1994年05期

7 赵捷;关于农村妇女素质与发展的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1期

8 ;面向新世纪 实现新跨越[J];中国妇运;1999年07期

9 ;农家女网上闯世界(英文)[J];Women of China;2002年03期

10 冯艳梅;引领农家女致富的“民心工程”——辽宁省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程纪实[J];中国妇运;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娥;;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史芹芬;;农村妇女价值取向前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向跃平;;摄影:了解中国农村妇女的心声——福特基金会妇女生育卫生项目在中国云南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湖北省妇联课题组;;湖北省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清霞;;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经济地位变迁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部分农村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霖;张月秋;;浅议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睦中的主导作用[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小琳;白瑛;;促进农村妇女参与可持续农业发展[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8 唐华容;徐晓芳;;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自身因素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惠燕;;探索农村妇女在科技应用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主流的研究思路[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崔兰平;;农村妇女参与意识与政治文明建设[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小进;我市启动“二三四”巾帼致富工程[N];抚州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超凡;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协调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08年

3 姜蕴华邋记者 王超;惠泽农家[N];吉林日报;2008年

4 晓英;搭建农村妇女就业平台[N];吉林日报;2009年

5 深圳报业集团驻甘肃记者站记者 曾文经 唐光明;84岁老人过上首个“三八”节[N];深圳特区报;2009年

6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粤妇宣;不少农妇一辈子未做过妇检[N];广州日报;2009年

7 郑海华 朱珊超;把创业金钥匙送给农家女[N];温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福国;“六兴家”活动促农村妇女增收10%[N];中国妇女报;2010年

9 檀丽萍;阿荣旗霍尔奇镇涌现千名“科技媳妇”[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刘翰书 记者 周少诚;重庆市近万名农村妇女主任获补贴[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家智;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翠萍;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晓敏;新疆农村劳动妇女素质与发展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4 赵明;定位与功能:转型期中国妇联组织角色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彩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参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杨玲;从农村妇女自杀现象透视“三农”问题的严峻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子涵;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地位角色转换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向常春;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对农村妇女当选的影响——来自宜昌J村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慧;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席飞燕;村委会选举中的农村妇女参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春艳;湘南农村妇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邹铃;农村妇女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裴翠英;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石艳;非农化背景下的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06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06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